健康生活

遺傳性運動失調性起立困難,竟是這些疾病所致

遺傳性運動失調行起立困難主要是指患者體位性平衡障礙、步態不穩、向後或向一側傾倒等,根本無法正常站立。研究發現此病的病因常見於大腦額葉、頂葉、顏葉、枕葉、骯髒體部等部位的腦血管病,腫瘤,炎症,外傷,變性性疾病等。

一、基本內容

大腦性共濟失調分為以下三種:

1.額葉性共濟失調 出現于額葉或額橋小腦束病變時,表現如同小腦性共濟失調,如體位性平衡障礙、步態不穩、向後或向一側傾倒;除有對側肢體共濟失調外,常伴有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陽性,以及精神症狀、強握反射和強直性蹠反射等額葉損害表現。

2.頂葉性共濟失調 表現對側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濟失調,閉眼時症狀明顯,深感覺障礙多不重或呈一過性;兩側旁中央小葉後部受損可出現雙下肢感覺性共濟失調及大小便障礙。

3.顳葉性共濟失調較輕,可表現一過性平衡障礙,不易早期發現。

二、病因

常見於大腦額葉、頂葉、顏葉、枕葉、骯髒體部等部位的腦血管病,腫瘤,炎症,外傷,變性性疾病等。

三、預防

遺傳性共濟失調的預防主要在於遺傳諮詢,但因這類疾病有多種遺傳方式,故遺傳諮詢目前仍有困難。因此預防主要是避免近親結婚;對於有家族史的成員,從兒童起就定期去醫院檢查,及早發現有無骨骼畸形、眼部症狀、心臟病變,以及行走不穩等共濟失調症狀,以便及早治療,可能使疾病進展得以延緩或使靜止穩定的時期得以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