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面原料是用樹皮做的,現在的90後80後,甭說吃了,估計都沒聽說過!
現在的年輕人,甭說吃,大概聽都很少聽說過榆皮面餄餎,但在我小時候,榆皮面餄餎卻是老百姓飯碗裡常見的麵食之一。榆皮面的主要原料為榆皮,榆皮的採集在春天出葉和深秋落葉時節。
榆皮面餄餎,當然不是純粹用榆皮面做成的,實際上應該是玉茭面餄餎,榆皮面只有一點點——大半盆玉茭面裡,只需放入一兩把榆皮面就已足夠,再多放就純屬浪費了。
榆樹皮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黏液,主要由糖蛋白和多糖組成。在水中,它們就可以形成比較強的“食物膠”,類似于穀膠蛋白的作用。所以,如果把榆樹皮磨成面,加入到玉米或者高粱粉中,它們也就能起到小麥粉中穀膠蛋白的作用。吃不起小麥麵粉的窮人們,也就可以“山寨”出餃子皮來。
當然,從食品的角度說,榆皮面也沒有什麼不好。作為多糖的碳水化合物,往往是不能消化的膳食纖維。它的加入,不僅改善了麵粉的加工性能——把只能捏成團做成饃的玉米粉高粱粉變成了“高級”的餃子皮,還改善了營養價值——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提供熱量而且升糖指數很高的白麵粉可以算得上“不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