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為什麼讀書健身就“高大上”,打遊戲就不行?

為什麼在很多童鞋心裡,健身是一特高大上的事兒,而打遊戲就不行,就是屌絲標配?

對於這種比較普遍的“價值觀”,我個人的觀點是:高大上和屌絲,關鍵就在,你是否願意為未來預見的幸福,犧牲當下獲得快樂的衝動。

“果汁軟糖”是心理學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實驗,由米舍爾教授于上世紀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學裡一間幼稚園進行:

實驗過程

實驗非常簡單,米舍爾教授在幼稚園裡找來幾十個孩子,每人發一塊果汁軟糖,他告訴這些孩子,糖可以現在吃;但如果能忍耐十分鐘不吃,那麼教授可以再發給孩子一塊額外的軟糖。

說完,教授便走出教室15分鐘並“偷偷”觀察這些孩子:

實驗結果

結果有約三分之一的孩子馬上就開始吃糖;

有三分之一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得到另外一塊糖再吃;

還有三分之一兒童開始想要忍耐,但後來卻放棄等待了。

14年以後,米舍爾教授繼續著他的研究,當年的孩子都已經升入高校或開始工作,而教授的研究“巧合”的表明:

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缺乏自信,社交能力較弱。

忍耐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社交能力強,有主見,且考試成績比“缺乏忍耐者”平均高出200分

羅素曾經寫過:人類的文明與野蠻,其差異在你是否願意為著自己的未來而犧牲自己的當前。

文明人做事情,是為了將來的快樂,哪怕這種將來的快樂是相當遙遠的,他也願意忍受目前的痛苦。

而動物和野蠻人,則缺乏忍耐和深謀遠慮,他只有一種直接行動和享受的衝動。

唯有當一個人去做事並不是因為受當下欲望的驅使,而是因為理性的指導,深刻體驗到將來他會因此而受益的時候,這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深謀遠慮和文明。

羅素寫到,打獵不需要深謀遠慮,因為那是愉快的;但耕種土地是一種勞動,而並不是出於自發的衝動就可以做得到的事。相對而言,農業比打獵更文明。

同理,打遊戲是很愉快的,他受到當下欲望的驅使,你當下也沒有任何犧牲和忍耐;

而讀書和健身的過程是相對痛苦的,甚至對遠期的收益缺乏敏捷的回饋和交互。

PS,這也是為什麼讀漫畫書、網路小說並不被大家認為高大上,因為他們也是被當下快樂衝動驅使行為。

但做這些事的人卻知道,雖然過程很艱難,為了可能到來的幸福和快樂,這些事情一定要去做。

我們且不說這兩種行為到底哪種是對的,不過在文明人類社會,第二種相對更受理性的推崇。有些抑制衝動行為甚至會形成法律、習慣、道德與宗教。

我們也不是說打遊戲有什麼不好(很多健身的童鞋,肯定也有愛打遊戲的),但至少,那些能更好地管理自己身材和體重的人,總會給人帶來一種更有遠見、更有毅力和魄力、更值得信任和肯定的人格魅力。

我個人覺得,不管是為了自己的身材、健康、甚至是自我管理,健身都是一件值得你去做,並且一直做下去的事兒。

所以,改變,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