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瘦美 | 為啥鍛煉對我沒用?真的存在體質不同?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跟別人參加一樣的鍛煉項目,但人家幾個禮拜後不是瘦了就是有肌肉了,但自己的脂肪好像格外地頑固,自己的肌肉也好像蠢蠢欲動。
這個時候你要怨天怨地怨父母嗎?
如果你把原因歸罪為鍛煉對你沒用,那比錯過幾億紅包更可惜的是錯過運動帶給你的好處。越來越多新的研究發現,鍛煉對某些人沒用的理論是不成立的。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一種鍛煉方式對你不起作用,那你應該試試其他的鍛煉方式。你認為鍛煉對你沒用,也許只是打開的方式不對——沒有選對適合的運動。
比如有些人適合做需要耐力的運動(比如長跑和自行車),而另一些人則適合做需要爆發力的運動(比如舉鐵和高強度間歇訓練)。
總之,不管你適合哪種運動,總有一種運動是對你起作用的。
▲拳擊
▲Zumba(一種健身操)
▲動感單車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除了運動類型以外,運動總量也很關鍵。最近發表在權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運動對所有人都起作用,只是有些人需要更多的運動量來看到效果。
這項研究將78位健康的成年志願者分成五組,每組每週分別進行1次、2次、3次、4次或5次60分鐘的鍛煉,持續六周。
大部分每週只進行1次訓練的人的心肺健康(衡量鍛煉是否有用的指標)沒有變得更好,而在每週進行2次或3次鍛煉的人中也存在一些“對鍛煉沒反應的人”。
於是研究者為這些“對鍛煉沒反應的人”制定了額外六周的訓練計畫,每週加入兩次額外的訓練——也就是說開始每週只進行1次60分鐘鍛煉的人現在要進行3次,而開始每週進行3次鍛煉的人現在要進行5次。
結果是,所有人的心肺健康都提高了。這說明運動是“劑量依賴性”(dose-dependent)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身體對運動沒有反應,那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多。
“這聽上去有點嚴苛,但這些是令人鼓舞的發現。因為即便是適度水準的健身也可以為健康帶來‘顯著的保護’,“梅奧診所的醫生、同時也是運動健身方面的專家Michael Joyner醫生評論說。
他還指出,很多人很難達到建議的運動量——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即便很多人知道鍛煉可以給健康帶來明顯的改善,但那還是不足以成為他們開始規律鍛煉的動力。
其實要達到這個目標不算難,不是一定要去健身房或特意去戶外跑步才算鍛煉。很多人會把運動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走路或騎車代替開車、用爬樓梯代替坐電梯、用站著代替坐著等。
Joyner醫生對此非常贊同:“我認為我們應該盡可能把更多的運動融入到生活中,這可以有效地對抗肥胖。而且大多數人都應該將運動方式多樣化,盡可能包含一些高強度的運動。不過關鍵的是每天至少都應該做些運動。”
健身教練也強調,沒有一種健身方式是適合所有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你才會願意去堅持。就像研究中顯示的那樣,如果做某種運動對你不起作用,可以嘗試其他的運動。
一個很簡單的測試你的鍛煉計畫是不是適合你的方式就是測心率。具體方法是,快速走幾階樓梯或上下一階樓梯三到四次,然後測一分鐘心跳作為基準。在開始一項運動計畫四個禮拜後再進行同樣的測試,如果你的心率降低了或做起來更輕鬆了,說明你的運動計畫起作用了,如果心率沒變化,說明你可能需要改變運動方式或增加運動量。
運動帶給我們的好處遠不止提高心肺健康,還有減壓、調節心情等。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花時間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去做。再也不要拿“運動對我沒用”當藉口了,趕緊行動起來吧!
文章轉自“e藥環球”
阿噗有話說,加我微信:uphealth
只選對的,不要貴的~
點圖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