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嘌呤引發痛風,這三大誤區要知道

如果平時飲食中不注意嘌呤含量比較高的話,很容易出現痛風這種疾病,使得人們關節疼痛,平時人們所使用的西蘭花,這些蔬菜嘌呤會比較低,但是像紫菜,豆苗等等,嘌呤含量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說,對於嘌呤痛風人們必須要認識到其中的誤區。

誤區一:蔬菜都是低嘌呤食物,痛風患者不必限制。

很多人認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會誘發痛風,因而不需要限制。蔬菜的嘌呤含量與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等動物性食物相比,總體來說確實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嘌呤含量並不低,如扁豆、蘆筍、紫菜、豆苗等,痛風患者堅持宜素不宜葷是片面的,痛風急性發作期也要儘量避免吃上述含嘌呤較高的蔬菜,緩解期減少進食次數和進食量。

誤區二:大豆嘌呤含量高,所以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製品。

幹豆類(黃豆、黑豆、綠豆、紅豆等)的嘌呤含量確實比較高,但因水溶性的嘌呤在加工過程中流失,當黃豆加工成豆腐、豆腐皮後,其嘌呤含量大幅下降。在痛風緩解期,適量攝入大豆製品是可以的,建議選擇豆類及豆製品的順序是豆腐、豆干、豆漿、整粒豆,攝入量也應按順序逐漸減少。

誤區三:啤酒含有大量嘌呤,其他酒喝點對尿酸沒影響。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可導致體內乳酸和酮體積聚,競爭性抑制尿酸的排出,故一次過量飲酒可使血尿酸增高,誘使痛風發作。只要經常飲酒,不管是啤酒、白酒還是紅酒,都會加速嘌呤合成,導致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排泄增多,若在飲酒同時吃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更易引起痛風急性發作,這在臨床並不少見。因此,建議痛風患者遠離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