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春季養生學會這3招,就和醫院說拜拜了!

清明節,春意盎然,正是養生和踏青的好時候!不如趁著假期,抽出時間在郊外或者公園,散散步,陶冶情操,更是養生。春天萬物復蘇,天氣也暖和起來,但是春季也容易滋生病菌,如果能學會養生,也許都不用再往醫院跑了!

清明養生先養肝 需注重情志調攝

《素問·舉痛論》認為“百病生於氣”,人體氣機的調達,有賴於肝疏泄功能的發揮。春季在人體應肝,肝屬於木,而今年是木運不足之年,加上司天的燥金克木,更容易出現肝氣偏弱,肝的疏泄、升發之用受礙。

《素問·經脈別論》有“生病起於過用”論,就包括情感的過用。清明時節又是憑弔先人、懷念故人的時候,杜牧《清明》詩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容易觸景生情、肝氣不舒、情志不暢,過思傷脾、過憂傷肺。

因此,清明節期間應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使精神愉快,氣血調暢,使一身之陽氣活活潑潑地運行、生髮,以符合春陽萌生的規律。

起居運動有講究 清明踏青不負春光

1、適時增減衣物 正確“春捂”

古人養生十分注重“三寒兩倒七分飽”。所謂“三寒”即包括倒春寒。雖然已近暮春,天氣轉暖,一派欣欣向榮,但因為今年運氣特點,這一時段會出現熱、燥偏勝,有勝就有複,火、燥偏勝,運氣就可能出現寒潮來報復,以自我調穩。

“倒春寒”還是很厲害的,民間有“春凍如馬啃”之說;所以明代養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中告誡我們:“天氣寒喧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也應俗語“春捂”之說。

2、睡好子午覺祛“春困”

所謂“兩倒”就是睡子午覺。《靈樞・大惑論》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晚上子時是陰氣最勝、陽氣最弱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要臥而睡眠,最好在夜裡11點前要入睡;

中午是陽氣最勝、陰氣最弱之時,要“寤”,寤宿就是醒而臥,就是中午11點到1點這個時段要小憩會,打個盹,這也是祛除“春困”,保持精力的好方法,午休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左後即可。

3、清明踏青 不負春光

清明節古代又叫踏青節,古人習慣在這一天踏青、探春、尋春。宋人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雲:“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這一時段可以結伴而行,踏青、爬山、郊遊,感受春天的氣息。

不要宅在家裡,更不要週末賴在被窩中。如此方能不負春光、又能達到運動養生的功效,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