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天天曬步數?你將為五年後的膝關節買單

當膝關節彎曲時,膝關節承重增加,軟骨磨損就會加重

查振剛示範說,如果能夠做單腿下蹲起立,表示關節很穩定,這是測試關節是否健康的一個標誌

查振剛示範說,如果能夠做單腿下蹲起立,表示關節很穩定,這是測試關節是否健康的一個標誌

查振剛示範說,如果能夠做單腿下蹲起立,表示關節很穩定,這是測試關節是否健康的一個標誌

受訪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兼關節外科主任查振剛

圖/文 張華 通訊員 張燦城

變“暴走”為“健走”更可行

論語說:“物極必反”。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更新運動(刷步)理念,變“暴走”為“健走”,遵循三不原則,即“不盲目、不攀比、不追崇”,才是健康王道。

查振剛指出,健步走是極佳的有氧運動方式,如果從小沒有堅持鍛煉,半路上才熱愛上運動的人群,建議一天走5000-6000步就足夠了。

查振剛說,像靠牆蹲、打太極、登山、爬樓梯等均對膝關節不利!比如很多康復醫師建議鍛煉膝關節可以做靠牆靜蹲的動作,但查振剛卻指出,靠牆蹲,膝關節可能屈曲90度或者120度,膝關節需要承受來自身體的重量,很有可能會因為骨關節借力代償,反而會造成膝關節二次傷害。同樣,打太極拳時的很多姿勢是半蹲位,這個姿勢對髕骨和關節軟骨的磨損比站立位要大得多,要儘量避免。

如何才能增強膝關節的能力?查振剛現身說法,自己每天坐在椅子上,用力蹬腿,每天2-3組,每組20個,這個動作可以鍛煉關節周圍的肌肉,對於維持關節穩定大有幫助。

別為虛榮心,暴走傷膝蓋

為啥他們如此瘋狂刷步數?調查,才知道他們有多愛攀比——“哎呀!我才只有4000步,你看,××媽媽都兩萬了,她佔領了我的封面!不行,我今天非得走到一萬八千步不可!”為了刷排名、占封面,想盡辦法湊步數。大多數人都是因虛榮心作怪,將“運動戰果”曬到朋友圈,以滿足虛榮心。

張女士每天很在意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每天都想有新的挑戰。

查振剛指出,這些人並不知道,在 “暴走”時,軟骨已悄然損傷。可以說,開啟“暴走”刷步模式對膝關節軟骨的磨損首當其衝!

查振剛解釋說,適量有規律的運動,比如健步走對關節的磨損和損傷幾乎為零,因為這種運動使得軟骨細胞不斷得到壓應力刺激,擠壓關節液,關節軟骨才得到營養。相反過度的、過量的、不正確的運動方式除了影響局部軟組織,還會加重軟骨磨損,而這種微磨損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關節液,表現為急性滑膜炎(膝關節的紅、腫、熱、痛);另一方面,微磨損在關節液中改變局部微環境,不利於軟骨的修復,甚至導致了骨關節炎的發生。如果現在不注意,也許三五年後膝關節會受損嚴重,無法行走,甚至需要關節置換,你就不得不為膝關節買單了!

刷步數,微信運動、咕咚、樂動力、Nike+等多款手機軟體上,不少人在朋友圈裡長期霸佔首位。然而,這種行為讓骨科專家們擔心不已。最近,瞭解到不少醫院就有不少因為“暴走”而出現膝蓋腫脹、酸疼而前來看病的患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骨科主任兼關節外科主任查振剛對此憂心忡忡,他告訴,檢查發現這些人的關節軟骨和關節面已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軟骨損傷,及時治不需換關節

如果只有上樓或下樓膝關節疼痛,但走平路時就不痛了。這說明只是膝關節損傷的早期,還有辦法挽救。查振剛說這類人要避免一切導致關節受損繼續加重的運動或者行為,同時加強關節的康復。

“口服關節軟骨補充劑、多喝牛奶、豆漿、殼貝類海產品、花膠、豬牛蹄筋、水魚唇邊、魚嘴邊、鳳爪、豬蹄等富含膠原和鈣質的食物能夠幫助軟骨修復,同時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也就是在臉上注射的玻尿酸),可以起到潤滑作用,很好地降低關節骨之間的摩擦,改善和修復關節滑膜和軟骨。”查振剛還指出,如果患者不注意保護軟骨的話,關節面由毛面粗糙變為不平,則會引起下肢力線不平衡,這樣就會啟動軟骨鈣化的模式,關節軟骨磨損會更大,最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一旦發生運動後疼痛,應該警惕是不是關節軟骨受損了,及時到正規三甲醫院的關節外科找專家檢查治療。一般做一個雙下肢X光片,看下肢力線(髖-膝-踝的連線)是否異常,即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