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

中醫如何清腸 中醫清腸有三個法寶

“清腸”,從字面上理解是清理腸道的意思。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所謂腸道要“清”,指的是大腸排泄功能順暢進行。

《黃帝內經》雲:“大腸者,傳道(道,通導)之官,變化出焉”。這是對大腸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飲食殘渣中的水分和排泄糟粕。大腸傳導功能正常,人體氣機調暢,升清降濁,排泄正常;反之,則表現為大便秘結乾燥,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出體外,或可伴有口臭、頭暈、口咽乾燥,嚴重者腹部發硬、脹滿、疼痛拒按。常食肥甘厚味或老年人陰血虧虛,都容易引起腸道排泄不暢。

市場上有不少清腸類保健品,很多都是用大量苦寒性質的中藥,甚至止瀉成分做成的。中醫學有“苦寒礙胃”的說法,即苦寒性質的中藥如果過量使用或運用不當,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導致排泄異常,多見腹痛、腹瀉等症。其次,久服此類保健品會擾亂腸道正常排泄的節律,使得腸道處於激惹狀態,引發便質和便次的異常,長此以往必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如何清腸

中醫裡的清腸方法大致分為運動清腸法、按摩清腸法和飲食清腸法。

1、運動清腸法

是在全身運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腰腹部的拉伸和扭轉,例如彎腰深俯、走貓步等。

2、按摩清腸法

即摩腹法,具體可採用坐位或仰臥位,自然呼吸,雙手疊掌置於臍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摩動50圈,然後起身散步片刻。同時,配合按摩天樞穴(肚臍左右兩邊旁開三橫指處)效果更好。可用食指和中指按摩該穴,呼氣時按壓,吸氣時放鬆,10次左右為一組,可做兩三組。

3、飲食清腸法

可以分別選用淡鹽水、紅小豆或醋泡黑豆等。按照中醫學子午流注理論,早晨5點~7點,手陽明大腸經氣血最為旺盛,在這個時段溫服淡鹽水(200毫升左右)最有清腸效果。紅小豆的功能是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現代研究發現,紅小豆含有大量緩解便秘的纖維及利尿的鉀元素,因此具有解毒的效果。大家平時可以用紅小豆煮水或者熬粥。醋泡黑豆自古就被視為一種清腸養生法。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記載:“黑豆煮醋,滋胃腎,小便癃閉。”

具體做法是:選取適量黑豆放入炒鍋中,用中火幹炒,待豆皮爆開後,改小火再炒五分鐘,盛出後在通風處晾涼,然後倒入足以沒過豆子的陳醋,待黑豆把醋全部吸收了,加上蜂蜜,拌勻即可,每天吃3~6顆。

清腸吃什麼好

1、空腹喝蜂蜜

自古就是排毒養顏的佳品,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常吃蜂蜜在排出毒素的同時,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等症也有一定效果。蜂蜜中所含的糖類比較豐富,可吸取體內水分留在腸腔裡,利於清腸排毒。因為空腹進食腸道蠕動是最快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用偏涼的溫水沖服蜂蜜,因為,太熱或太冷都會破壞其營養結構。

2、多吃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吸附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雜質,清潔血液,經常食用還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污染物質。黑木耳也是非常好的清腸排毒食物,而且經過風乾的食品遇水後膨脹,會給腸道帶來更多水分。不過,對於排便困難者,藉由吃一頓黑木耳通便是很困難的,除非加大量或者輔助運動方式。

3、每天一餐用水果代替正餐

假若平日你一直食用較多的米飯,那麼一個月內每天一餐以水果代替正餐,月底時小腹平坦得讓你驚歎。因為水果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而且水果中還含有一些果膠,會使大便變軟,對排便有幫助。但是,對於那些腸道問題比較嚴重的人來說,靠水果清腸排毒效果不會太明顯。

4、每天攝取一定量的維生素排毒

維C、維E都有排毒的效果。維C每天不要超過一克,否則會引胃酸過多,還會影響生育。維E每天不能超過200毫克,否則副作用非常大,比如肌肉肌萎縮。

5、多吃番薯排毒

番薯又名紅薯、地瓜。含豐富的維A和維C。維他命A能令眼睛更健康,維他命C有健美作用,而鉀除保持心率正常外,還可預防高血壓。其較高的纖維素令腸道內的廢氣及廢物排出體外,有助預防大腸癌。中醫指番薯性質平和而味甘,可通便、健脾、補中氣和增加產後婦女乳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