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春眠不覺曉?快來看看這張防春困妙方

春困來襲

給您開張實用型“妙方”

隨著天氣轉暖,許多人不僅晚上睡不醒,白天也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這就是春困。春困是病嗎?有沒有“解藥”呢?

為什麼春天那麼困

中醫認為,春困是季節交替時人體無法及時適應自然氣候出現的正常症狀,是一種亞健康狀態。

“春氣通於肝”,春季是肝氣最為活躍的時候,肝旺常會導致肝火橫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致胃失受納、脾失健運。後天之本脾胃受傷,氣血生成不足;肝火偏旺導致肝不藏血、養血,五臟六腑失卻滋養,故常出現乏力、頭暈等。

冬季受低溫的影響,皮膚汗腺處於相對收縮狀態。隨著氣溫回暖,皮膚毛孔舒張,供血量增多,而供給大腦的氧相應減少,再加上春季白天變長、夜晚變短,人的睡眠時間也相對縮短,所以就會出現春困的現象。亞健康人群春困的感覺會更加明顯,是因為他們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狀態,適應能力更差。

哪些體質容易春困

中醫認為,濕熱體質、肝鬱脾虛、肝胃不和的人因為濕困脾胃,或者脾胃相對虛弱,造成氣血虧虛,易出現疲勞、乏力、頭暈和昏昏沉沉的春困現象。

西醫認為,多種與神經-內分泌網路相關的疾病,比如焦慮抑鬱狀態、胃炎、咽炎、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的病人因為季節性激素等分泌失調,機體適應能力減弱,從而出現比較明顯的春困症狀。此外,較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腎臟病、肝病、胃病等病人,機體長期處於營養供應不足或代謝紊亂,進入春季後,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逐漸旺盛,導致春困現象比較嚴重。

趕走春困有高招

早睡早起,廣步於庭。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生成、轉化、代謝,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增強人體的適應能力。“動則生陽”,在風和日麗之時,閒庭信步,到戶外進行踏青、爬山、跑步、騎自行車等活動,使人逐漸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這樣就能使人體氣機舒暢,氣血調和,精神百倍。

怡情篇

怡情悅志,通達情志。春氣通肝,故調理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可使肝氣順暢條達。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情緒,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些興趣愛好,如讀書義理、益友暢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等,就可輕鬆愉快地度過春困季節。

調味篇

多甘少酸,清淡可口。春季飲食養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酸味入肝,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因此,飲食調養宜多甘少酸,清淡可口,儘量不要吃油膩、生冷的食物。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蔬菜篇

油膩食物會使人身體變“酸”,就會使人發困,所以平時要多吃一些鹼性的蔬果,如馬鈴薯、香菇、洋蔥、茄子、蘿蔔、花菜、藕、百合、香蕉、蘋果、梨,可以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有效緩解“春困”。另外,像蔥、薑、蒜等辛散之物可以適當吃,它們可以振奮人的陽氣,緩解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