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穀雨節氣養生:三叉神經痛吃什麼好?

穀雨節氣以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等。這裡提醒朋友們一旦發病不要緊張,可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本病多發生於面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常突然發作,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客於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氣鬱結,鬱而化火,飲食不節,食滯生熱,肝胃之火上沖於面以及素體陰虛,房勞傷精,致陰虛火旺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誘發本病。在施治過程中,要究其病因、辯其病症。對感受風寒者,要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鬱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針刺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的疼痛而言。多表現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踝關節後外側的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本病屬祖國醫學的“痹證”範疇,痹有閉阻不通的含義。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使該經氣血痹阻不暢所致。根據臨床症狀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感受風邪為主的,疼痛呈遊走性者,稱為行痹;感受寒邪為主的,疼痛劇烈者,稱為痛痹;感受濕邪為主,表現酸楚、麻木、困重者,稱為著;發病急劇,伴有發熱症狀者,稱為熱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經痛者,都應根據上述四型,辨證施治,以疏通經絡氣血的閉滯,祛風、散寒、化濕使營衛調和而痹病得解。

就肋間神經痛而言,多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中醫將其稱為“脅痛”《靈樞·五邪》曰:“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藏氣法時論》又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從病因病機上講,肝位於脅部,其脈分佈於兩脅,故肝臟受病,往往出現脅痛的症狀。且肝為風木之髒,其性喜調達,惡抑鬱。如遇情志鬱結,肝氣失於疏泄,絡脈受阻,經氣運行不暢,均可發為脅痛。若肝氣鬱結日久,氣滯產生血瘀或因跌撲閃挫,引起絡脈停瘀,也可導致血瘀脅痛。不論屬於何種病因,其根本都與肝氣不舒有關,因此在治療上都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

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對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

穀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藥一體的營養觀,尤其對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幾款常用藥膳養生食譜:

三色湯:

【配料】:黃豆芽2兩,薑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放入雞湯,薑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

菊花鱔魚:

【配料】:粗活鱔魚1斤(兩條),白糖2兩,番茄醬1兩,幹澱粉1兩,黃酒、白醋、食鹽、蔥、薑、濕澱粉、麻油、蒜泥各適量,花生油2斤。

【做法】:鱔魚宰殺、剖腹去內臟,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片塊,用刀頂頭斜批成兩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條狀(一頭不切斷)加黃酒、鹽、蔥、薑浸漬起來,然後再逐個排上幹澱粉;將番茄醬、白糖、白醋、濕澱粉一起放入碗內,加適量水調成芡汁。

燒鍋置旺火上燒熱,鍋內倒油1斤,燒至八成熱,將鱔魚抖散入鍋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鍋內留少餘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芡汁燒沸後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菊花魚上即成。

【功效】: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

參蒸鱔段:

【配料】:鱔魚1000克,黨參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薑、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黨參、當歸洗淨浸潤後切片備用;鱔魚剖後除去內臟,清水洗淨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刮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釐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薑、蔥洗淨切片、段備用。

鍋內入清水,下入一半的薑、蔥、紹酒燒沸後,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一下撈出,裝入湯缽內,將火腿、黨參、當歸、放於面上,加入蔥、薑、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濕浸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薑、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於風寒濕痹引發的腰膝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