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把家庭醫生加為好友吧
習近平主席在發表2017年新年賀詞時,特意提到為“很多群眾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感到欣慰。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擴大到85%以上地市。家庭醫生制度之所以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因為它是送到百姓身邊的實惠,也是重構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健康保障制度的關鍵。
在2016年6月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後,各地制定目標、探索措施,家庭醫生逐漸走入百姓生活。但對家庭醫生應該做什麼,簽約家庭醫生意味著什麼,很多群眾甚至相關部門仍認識不清。不少人認為,家庭醫生就是上門看病的醫生,居民身體不適打個電話,家庭醫生就上門打針輸液;一些地方管理部門和基層機構在宣傳這項工作時,經常舉例說,家庭醫生團隊上門為某某慢性病患者體檢、送藥。當然,這是很多人期待的貼心服務,但卻不是家庭醫生制度的關鍵,考慮資源、成本等因素,恐怕也在很多地方不可持續。
在分級診療體系中,家庭醫生其實是普通老百姓聯通醫療服務體系的入口。
形象地說,家庭醫生就像朋友圈中“加V”的好友,生了病找這位朋友,他便做出初步診斷,小病小痛就地解決,有需要就幫你向上級醫院轉診。他更像是架在老百姓和大醫院之間的一座橋樑,除了直接為百姓服務,也協助上級醫院開展疾病初篩、合理分流患者,讓分級診療真正落到實處。
家庭醫生在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醫改過程中,被寄予厚望。但是,並不是給基層醫護人員一個“家庭醫生”的身份,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只有真正調動起醫患雙方的積極性,才能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可推廣、可持續。這就要求,一方面將簽約服務作為基層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考核,在薪酬方面予以鼓勵;另一方面將簽約服務內容與老百姓需求進行匹配,調動居民融入新服務體系的意願。做好這些工作,需要相關部門做好調查和設計,而不是盲目照抄經驗,強硬推行。
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數量和服務能力有限,居民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等,也是困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的現實因素。要完成政府預定的各項目標,必須想辦法提高效率,“互聯網+”則為提效提供了可能。比如,開發高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平臺,可以讓群眾快速找到家庭醫生,讓醫生方便服務居民,讓基層得到更多支援。當然,財政、醫保、人才培養制度也要圍繞“調動積極性、增加便利性”的原則進行設計,如此才能使簽約服務的效用成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