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陳道明獨解男人放鬆法:發呆時的幸福

陳道明的個人語錄裡有這樣一句話:朋友,我就有罵他的責任,他也有罵我的責任。在事業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著互相的義務,每次見面都應該有收穫,彼此對對方的存在感到一種愉快,而不是整天廝混在一起。

有三十歲的朋友告訴我,他活得很焦慮。社會走得太深,你就會焦慮。能對生活多控制一點,焦慮就會少一點。

一天到晚在飯桌上跟人吃飯說話,說的話跟自己毫無關係,說的都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消息、壞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都得擱進去你就是垃圾桶,你盛也得盛,不盛也得盛。擱這麼多垃圾,怎麼可能不焦慮­

朋友往往會問:你在家都幹嗎­我說什麼都沒幹,發呆呢。

我 認為發呆是最放鬆的事。嘗試把自己腦袋放空,哪怕只有幾分鐘,其實也挺幸福的。

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裡邊填東西,給自己載入。其實最好的事兒就是跟好朋友一起發呆。有一起發呆的瞬間,說明關係是多麼放鬆。我們常常在與人接觸時讓自己撐著,都是怕話掉地上,話接話,趕快接起來,太累。

而且焦慮感很大一部分來自不自由。我覺得很多人達到“自由”的狀態是在“無能期”:退休了,社會不需要你了,年輕人不需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認為這是自由,其實那不叫自由。自由不是被拋棄,而是放棄。

我曾經在西北一個廟門口看到一副對聯:“在高處立,著平處坐,向闊處行;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我一直在體會著它。“在高處立”是說可以站得很高看問題;“著平處坐”,踏踏實實,平等對人;“向闊處行”,就是說心胸要開闊,做事要變通,別走死胡同;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結中等緣,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離接觸,中庸;“享下等福”,就是說要能吃苦。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境界。

行而正難,思無邪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