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臉要不要擦乾?好好洗臉的 4 個小竅門
關於洗臉的說法很多,丁當就聽過不少。
到底聽誰的?當然是聽專業人士的。丁當這就請皮膚科醫生來揭曉真相。
● ● ●
洗完臉,
擦乾還是風乾?
好多人經常覺得皮膚乾燥緊繃,誤以為洗臉後不擦乾,任由其慢慢風乾,可以讓水分在臉上待久一點從而補水。
甚至有人反復用濕毛巾敷臉,試圖達到保濕效果。
其實,這些想法大錯特錯。
正確的做法永遠是洗完擦乾,而不是風乾。
角質層吸收水的能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外界濕度高時,皮膚內外水分濃度的差距變小,皮膚對水的吸收也就跟著下降,甚至對其他物質的吸收能力也會跟著下降。
而風乾時,由於蒸發帶走熱量,水一定會漸漸變涼,變成「冷濕敷」, 這時候,皮膚血管收縮,血行緩慢,皮膚得到的供養變少,變得更為乾燥。
另外,反復濕敷也會使皮膚變得更幹。
角質層中的脂質是防止水分丟失的屏障,反復濕敷猶如反復地洗脫皮脂,就破壞了屏障。沒有了屏障,皮膚丟失水分變多,自然會變得比之前更乾燥。
● ● ●
洗臉用熱水好,
還是冷水好?
有人說熱水洗臉好,洗得乾淨。
有人說冷水洗臉好,皮膚緊致。
要我說,都有道理,熱水有利於洗去皮表油脂,去汙力強,而冷水使毛孔收縮,暫時讓皮膚看上去緊致光滑,各有所長。
其實洗臉到底是用熱水還是冷水,取決於皮膚類型。
我們的皮膚主要分五個類型:油性、中性、幹性、混合性和敏感性,除了敏感性指的是受到一點小刺激就容易過敏之外,其餘 4 個都是按皮脂分泌多少來區分的。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哪種類型呢?洗臉就知道。
清水洗完臉後,別抹任何東西,然後感受緊繃感多久才會消失:
20 分鐘內消失,即為油性皮膚;
20~40 分鐘消失,中性皮膚;
40 分鐘以上才能消失的,那就是幹性皮膚了。
而部分人存在額、鼻部為油性,其餘部位為中性或幹性的情況,這就屬於混合性皮膚。
不同膚質的人,洗臉需要不同水溫:
幹性皮膚:冷水。因為皮膚本就分泌不出來多少油脂,洗太乾淨,皮膚容易乾燥脫屑,反而不好。
有油脂溢出的皮膚:溫水。水溫比皮膚溫度稍高或感覺差不多,不會覺得燙,有助於洗掉髒的油脂。
過敏性皮膚:也用溫水。可以避免過高或過低的水溫對敏感性皮膚再造成刺激。
● ● ●
洗臉用多泡洗面乳,
還是無泡洗面乳?
洗面乳的泡泡多是由皂化劑造成的,因此,多泡的洗面乳通常鹼性會相對更大那麼一點點。
還是跟水溫一樣,不同膚質的人,適合不同洗面乳:
1. 油性皮膚,選多泡洗面乳。
多泡洗面乳的鹼性稍大那麼一點,去汙力肯定就更強一點,對於油性皮膚來說是個好事,洗得乾淨。
洗完臉後注意保濕護理,否則皮膚上的油洗掉了,皮膚感覺緊繃又會分泌皮脂,清潔效果就難以持久。
2. 中性皮膚,則應該選擇含堿量小於 0.2% 的軟皂或者無脂潔膚液。
3. 幹性皮膚和敏感皮膚,這兩類人就要選用含脂量高的洗面乳。
這樣的洗面乳通常都是低泡的,有些甚至是無泡的,比較溫和,刺激小。
● ● ●
臉上總是很油,
是洗乾淨重要,還是洗得勤更好?
正常情況下,皮膚的油脂層處在「動態平衡」中,油脂分泌受到一些性激素與個體營養狀況的影響。
總體來說,青春期少年雄激素水準較高,孕婦的孕酮水準高,這些都有可能促進皮脂的分泌。
然而洗臉並不能改變這些全身因素,不管你洗得多麼乾淨,只要影響皮脂分泌的因素沒變,大約 3 個小時後還是可能「油光滿面」。
所以,對於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洗得乾淨,不如洗得勤。
起床可以洗,睡前可以洗,飯後漱完口也可以順便一洗。
哪怕全都是洗清水臉,都要比用強力洗面乳但是一天只洗一次的效果要好。
頭屑,出油,酒糟鼻,長痘,敏感……有這些皮膚問題,你還是隨便洗一下,草草了事?
這裡有一份洗護秘笈,乾貨滿滿,只要 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