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兒長牙的時候吃什麼食物最好

小兒長牙的時候吃什麼食物最好

2顆牙期

寶寶一般在4-8個月時,下頜的一對乳中切齒悄悄萌出,從此寶寶就脫離沒有牙齒的行列。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喜歡將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讓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時更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咀嚼筷子和湯匙。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等等,讓寶寶體驗由水狀飲食到糊狀飲食的過度。稍有稠度的輔食,可以讓寶寶意識到他的食物開始有所變化,為日後添加固態食物讓寶寶鍛煉用牙齒咀嚼打基礎。

4顆牙期

大概8~12個月之時,寶寶的上頜又會長出兩顆牙齒甚至更多。此時寶寶的營養需求越發的高,在這個時期媽媽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選擇,比如肉泥、肉末、番茄、豆腐等等。但是寶寶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寶寶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塊狀的食物沒有經過牙齒的碾碎進入消化系統,營養物質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要有意識的用固態食物來引導寶寶練習咀嚼。

6~8顆牙期

寶寶在9~13個月時上頜的側門牙萌出,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門牙也將萌出。寶寶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地適應固體的食物,腸胃的消化機能也漸趨成熟。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給予寶寶固體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類的。

8~12顆牙期

大概在13~19個月的時候,寶寶會萌生第一顆乳磨牙(大牙)。有了乳磨牙之後,寶寶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這個時期,寶寶會很有熱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裡,即使吃得滿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媽媽去鼓勵的,這對於寶寶以後的性格也有影響。這個時期可以減少液狀食物的攝入,增加固體食物,比如軟飯、麵包、蔬菜、肉片等。

12~20顆牙期

在此後的第16到20個月期間,寶寶的20顆乳牙逐漸長齊,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過程,這個時期寶寶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攝食的技巧也漸趨完美,媽媽可以給予普通稍偏軟的食物,如米飯、麵條、大豆等等。

寶寶長牙前有這些症狀

1、牙齦腫痛

寶寶出乳牙的時候,在他的口腔裡,可以隱約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微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而牙齦腫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寶寶腫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寶寶長第一顆牙及臼齒的時候是最不舒服的。

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煩躁哭鬧,為了減輕寶寶的不適,爸爸媽媽可以用紗布蘸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同時達到按摩和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用醫用紗布沾上鹽水在寶寶的牙齦上輕輕擦擦,鹽有消炎的作用。

2、發燒

當乳牙準備萌出的前幾天,寶寶都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有的會哭鬧,有的會口水增多,有的會喜歡咬手指等等。而且,有的寶寶還會有低燒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在牙齒努力鑽出牙齦的時候,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出現,導致寶寶感覺到不適。而往往對於這些“傷口”,口腔清潔不夠的話,導致牙齦發炎、發燒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大。

因此,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注意多幫寶寶清潔口腔,平時讓寶寶多喝水,飯後注意漱口。但是出牙能使體溫稍稍升高,所以寶寶可能會覺得比平時熱一點,當寶寶有點低燒的時候,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如果低燒情況持續不退,或者寶寶體溫已經超過38.5℃,就應該及時到中醫院就診。

3、流口水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唾液腺的功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寶寶的唾液相對比較少不會有流口水的情況出現。但是當寶寶到了3個月的時候,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到寶寶6-7月開始長乳牙的時候,刺激了三叉神經進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加上寶寶口腔小,還不會吞咽和調節口腔內的唾液,積儲後就會自然流出。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及時為寶寶擦乾口水,但是不要經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避免損傷寶寶局部皮膚。另外就是寶寶的上衣、枕頭、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曬,以免滋生細菌。

4、齲齒

寶寶乳牙的表面結構相對比較脆弱,如果常常覆蓋奶水或食物殘渣,就會很容易發生齲齒。所以,當寶寶每次進食之後,爸爸媽媽最好讓寶寶要用白開水或淡鹽水漱口,或直接幫寶寶刷牙,儘量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5、腹瀉

當寶寶出牙的時候,寶寶體內來源於媽媽的抗體會慢慢逐漸消失。同時因為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因為輔食添加等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腹瀉。

所以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給寶寶使用是餐具要特別重視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細菌進入口腔的機會;另一方面,媽媽最好準備粥或煮爛的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餵養寶寶,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