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馬蹄足內翻矯正後遺症,警惕內翻症狀

馬蹄足是一種,發育異常。走路異樣,一般可以在年紀小的時候進行矯正,不會留下後遺症,但是術後如果沒有,小心護理,多加鍛煉的話,很有可能,畸形的症狀並不會有所改善,所以,兒時矯正效果最好,家長也要注意,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姿勢。

一、馬蹄足不留後遺症

足外翻治療方法是:手法矯正使足下垂、內翻每天堅持百次,隨年齡的增長在矯正下可逐漸恢復到正常,也可用踝關節外側包棉墊的方法,此畸形無論何種方法一般在3個月左右可恢復正常形態,不留後遺症。

二、馬蹄足內翻是什麼

馬蹄足內翻即足內翻呈馬蹄狀。主要分為先天畸形和踝部內翻損傷兩種。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畸形,出生後即有畸形。病症有遺傳因素,馬蹄內翻足的形成主要由於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內翻肌(脛前肌及脛後肌)強而短縮,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長,蹠屈肌(小腿三頭肌)強于足背屈肌(脛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關節畸形,在畸形的基礎上負重造成畸形更加嚴重。

三、馬蹄足內翻表現

僵硬型

畸形嚴重。踝與距下關節蹠屈畸形明顯,距骨蹠屈,可從足背側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頭。因跟骨後端上翹藏於脛骨下端後側,足跟似乎變小,乍看似無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稱棒形足。跟腱攣縮嚴重。從後方看,跟骨內翻。前足也有內收內翻,舟骨位於足內側深處,靠近距骨頭,骰骨突向足外側,足內側凹下,踝內側和足跟內側皮紋增多,而足外側及背側皮膚拉緊變薄。當被動背伸外翻時呈僵硬固定,此種畸形不易矯正。患兒站立困難,走路推遲,跛行,扶持站立時可見足外側或足背著地負重。年齡稍長,跛行明顯,軟組織與關節僵硬,足小,小腿細,肌萎縮明顯,但感覺正常。長期負重後足背外側可出現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數發生潰瘍。患者常同時有其他畸形。

鬆軟型

畸形較輕,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側有輕度皮膚皺褶,小腿肌肉萎縮變細不明顯。最大的特點是在被動背伸外翻時可以矯正馬蹄內翻畸形,能使患足達到或接近中立位,容易矯正,療效易鞏固,不易復發,預後好。該型屬於宮內位置異常所致。

四、治療方式

1、按摩

白天按摩推拿兩下肢內側肌肉並將足內收,內翻,內旋;每天兩次,每次30-40下。夜間睡眠時將兩下肢綁在一起,或用小夾板固定。

2、矯正

穿矯形鞋,或者採用石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