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為啥滑雪年頭長、技術好的“高手”傷得越重?

滑雪運動作為近些年冬季戶外運動的新寵,充滿刺激與挑戰。人們在暢享滑雪運動無窮樂趣的同時,滑雪導致的運動損傷也明顯增加,而且我們注意到,越是滑得年頭長的、技術好的“高手”傷得越重。廣大冰雪愛好者在享受滑雪所帶來的愉悅時,要做好自我防護,以免意外受傷。

滑雪運動常見的損傷有扭傷、骨折、摔傷、脫臼、頭部外傷、脊椎損傷和內臟損傷,凍傷也時有發生,其中最常見的是扭傷、拉傷和骨折,這三類損傷占滑雪損傷的70%~80%。據資料統計,在這三類損傷中居首位的是扭傷,占滑雪損傷的34%左右,而膝關節是最容易損傷的部位。

做好安全防護預防損傷

要預防滑雪導致損傷,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技術準備及熟悉環境

滑雪者要事先瞭解滑雪道的狀況,首次滑行的雪道應由熟悉者帶領,以防滑行中出現意外。滑雪者要根據自己的技術水準選擇高難動作的練習,要循序漸進,保證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在滑行中如果對前方情況不明,或感覺滑雪器材有異常時,應停下來檢查,切勿冒險。掌握安全的摔倒方法,可有效地減少損傷。在做技術動作時,如果發生失控跌倒,應迅速降低重心向後坐。舉起手和雙臂、屈身,任其向下滑動,要避免頭部朝下和翻滾。注意觀察、瞭解滑雪路線,防止在滑行中加塞、追逐。學習中不要超速滑行,切勿過於自信而盲目做出不適合自己能力的滑行動作。

滑雪裝備的準備

滑雪護具——頭盔、護臀、護膝等一定要佩戴好,一旦發生摔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身體。雪板上固定器(也叫脫落器)的作用是將雪鞋與雪板固定在一起,其固定強度有大小之分。初學者要注意將強度降低,這樣,摔倒後雪板可以自動脫落,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自己掌握不好調節“火候”,一定要請雪場的專業教練幫忙。

熱身運動必不可少

滑雪運動前適宜的準備活動可預防運動損傷,使肌肉的黏滯性降低,提高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速度,增強肌肉力量、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促進內臟器官機能水準的提高,從而減少因肌肉劇烈收縮造成的運動損傷。準備活動時間應持續30分鐘。準備活動的主要部位是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腕關節及手指各關節的旋轉及大、小腿肌肉的拉伸,使身體感到微微發熱和出汗為宜。

意外損傷須及時處理

固定傷處

在損傷出現後,首先要做的是固定傷處,緩解疼痛,同時防止進一步損傷的發生,可以用長的木板、木棍或滑雪用具將傷腿固定,或者是將患肢和健側下肢捆在一起。要正確搬運傷者,避免刺激患部。傷者不要站立或走動,必須借助輪椅、擔架或者由同伴攙扶才能行動。如果硬挺著繼續活動,很可能反復受傷,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創傷性滑膜炎、關節軟骨磨損,導致關節提早退變。

冰敷

冰敷的目的是令血管收縮,減輕滲出和腫脹。冷刺激有止痛作用,並能強化肌肉組織中膠原纖維的早期恢復。具體做法是:冷敷受傷部位10分鐘~15分鐘,間歇15分鐘,再次冷敷。如此反復,第一個24小時內不少於5次,第二個24小時內不少於3次。用冰袋時外面要包裹毛巾以免凍傷皮膚。千萬不要馬上擦紅花油、跌打酒,或者對傷處按摩、揉搓、熱敷,這樣會使損傷的組織炎性滲出液更多,不利於損傷的恢復。

抬高患肢

為了減輕腫脹,要把患肢抬高。比如,坐在床上的時候,可以把受傷的腿墊高,放在幾個枕頭上。這樣,下肢就會比心臟的位置高一些,有利於靜脈回流,緩解腫脹。

及時就醫

運動損傷經過早期處理後,要及時去醫院運動醫學科專科就診。很多人以為腿能動就安全沒事了,其實很多穩定性骨折,以及關節的韌帶、半月板損傷,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局部也沒有明顯的腫脹,但由於忽視而延誤診治,往往會導致受傷部位運動能力的永久性損害。

關節運動醫學病房主任 白倫浩

連結:

滑雪姿勢不正確 膝蓋容易受傷

圖1:雙板滑雪,要保持正確的站姿與行進姿勢,重心放在腳掌上,確保穩定。

圖2:雙板滑雪,如果動作不當,重心位置偏後,在急速行進時容易摔傷。

圖3:競技滑雪,要逐步加力和釋放。姿勢正確是確保高水準競技的基礎。

滑雪運動,越來越成為一項受人喜愛的體育項目,但滑雪運動也是一項高風險運動,在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的三大高危運動項目中位居首位。

從門急診就診情況來看,滑雪最常見的是膝關節損傷,以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損傷最為多見。

尤其是對於使用雙板滑雪的初學者,為了掌控平衡,都會將膝關節輕輕彎曲,膝蓋內收。這種姿勢在遇到突然變向或停止動作時,極易出現不可控制的膝關節扭傷,造成韌帶損傷或斷裂。內側副韌帶損傷會導致膝關節內側明顯疼痛,而前交叉韌帶損傷則會導致關節積血、腫脹。需要明確的是,兩種韌帶損傷往往合併出現,因為不存在骨折或脫位,因此容易被漏診。當滑雪時膝關節扭傷後有明顯腫脹,需要諮詢專科醫生,妥善處理。其他常見的損傷還包括下肢骨折、腳踝扭傷等。

一旦受傷,不要慌亂,應遵循制動、冰敷和抬高患肢三個原則,就地進行簡單自救,並儘快到附近醫院,與專科醫生耐心溝通,接受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膝關節韌帶損傷

用長的木板、木棍或滑雪用具將傷腿固定並抬高。膝關節韌帶損傷後如不加注意或繼續活動,容易反復受傷,嚴重的會引起創傷性滑膜炎、關節軟骨磨損,導致關節提早退化。

踝關節損傷

受傷後有明顯腫脹疼痛時,不要強行著地行走,避免傷情嚴重。用輪椅、擔架或者在同伴攙扶下送至醫院,排除脫臼或骨折的可能。

跟腱斷裂

若出現抬腳後跟無力,肌肉緊張度喪失,在足跟後上方出現凹陷時,要高度警惕跟腱斷裂。應禁止傷者站立或走動,最好趴著伸直腳尖後固定受傷部位。

小腿肌肉拉傷

若運動時感覺到鈍響,或者小腿後方肌肉明顯疼痛腫脹時,傷者最好不要再繼續行走或劇烈運動,否則容易導致骨筋膜間室綜合征,造成足部運動障礙、攣縮,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腿部殘疾。

對於以上這些可能出現的危險做到心中有數之後,滑雪者還需要牢記正確的動作要領。以雙板滑雪為例,正確的姿勢是兩腳與肩同寬,膝蓋自然彎曲,小腿迎面骨貼在雪鞋鞋舌上,不要離開,重心放在腳掌上。上半身以胯為軸自然下探,稍微含胸,肩膀膝蓋腳尖一條線,臀部不能後於腳跟,雙手抬至與胯同高的位置,類似與人握手的位置,雙臂自然彎曲持杖,目視前方,這是最基本的站姿。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選手,在滑行中都不能偏離基本站姿(見圖1),以胯為軸,上半身永遠是鎖住的,級別越高,上半身姿態越低。

無論速度多快,身體的重心都要追到腳掌位置。很多初學者摔傷都是因為速度快了或是心理恐懼,以致重心跑到腳跟,導致力不能有效傳達到雪板上而失去穩定(見圖2)。

另外,為了預防對膝蓋的傷害,中級選手要學會逐步加力和釋放,也就是所謂的引身,並且逐步將軸心從膝蓋轉移到胯,因為髖關節比膝關節要結實得多,所以可以承受並傳遞更多的力到滑雪板,這樣可有效防止膝蓋長時間使用可能產生的損傷。通過胯將全身體重傳至雪板,這樣也比通過膝蓋僅僅將大腿的力傳達到滑雪板的控制力更強,適合高強度的滑行,比如競技滑行(見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