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五個時間最該抻身體

長期保持一個動作會使肌肉痙攣、僵硬,適當拉伸能使緊張的肌肉鬆弛,促進血液迴圈,減緩身體酸痛,讓你一天神清氣爽。臺灣《康健》雜誌總結,下面這5個時間點最該做拉伸運動。

1.早上起床後:瑜伽伸展,提神醒腦。晨起時,血液迴圈較差、肌肉僵硬,身體相對“慵懶”,做些瑜伽動作,可鬆弛全身、安定心神,如下犬式(趴在地面,雙手放在胸部斜下方兩側,比肩膀略寬)、拜日式(身體站直,雙手十指伸直併攏向上伸,兩掌實心貼合)等能通過溫和的伸展,鍛煉到許多大肌肉群,改善全身血液迴圈。

2.下午3:00~4:00:緩解疲憊,改善迴圈。很多人一坐就是大半天,常常感到疲倦乏力,尤其是臀肌背肌更易緊繃,導致腰酸背痛。此時站起來伸展一下,能改善血液迴圈,消除緊繃與疲憊感。推薦幾個動作:

一是挺直腰背,吸氣,雙手向上延伸;吐氣時,將身體微微後彎,停留數秒後,手臂慢慢放下,並恢復直立位。

二是坐在椅子上抓住椅背,下半身不動,用腰部力量扭轉上半身,停留數秒後換另一方向。

三是起身前彎,手臂向前伸直,指尖觸碰到桌面即可;頭部與手臂平行,眼睛直視地面。

四是起身,單腳向後踢向臀部,背挺直;找到平衡點後,手握住腳踝,停留8秒,換另一邊。

五是兩手在背後交扣(雙手若無法互扣,可用毛巾輔助),脊柱挺直,臀部坐正,頸椎延伸,眼睛平視前方。雙手扣緊之後,吸氣時讓脊椎往上延伸,吐氣時兩肩下沉放鬆,維持5~10個呼吸後換邊做。

3.運動前:動態伸展降低傷害。運動前熱熱身、做些伸展運動,有助增加肌肉協調性及關節靈活度,減少酸痛,提高運動效果。以跑步為例,熱身時先慢跑3~5分鐘,再做動態伸展5~8分鐘,比如弓箭步、高抬腿、軀幹轉體等,再加上原地跳躍或開合跳1~2分鐘,累計運動10~15分鐘即可。

4.運動後:靜態伸展,減少肌肉酸痛。運動後15分鐘內進行靜態伸展,效果最好,可消除肌肉疲勞,提升肌肉筋膜柔軟度。靜態伸展,可採用雙手交叉向上伸展、海狗趴(趴在地上,雙手壓地,將上半身撐起,下半身保持貼地)、瑜伽勇士式(站弓步,手臂上舉,手掌合攏,手臂向上延伸)等。

5.睡前:伸展背肌,睡得香。晚上睡覺前做靜態伸展,可説明舒緩闊背肌、豎脊肌等,消除腰部疲勞,讓你睡得更香。具體方法是:躺平,將枕頭墊在臀部,雙手舉高過頭,繃直雙腿,持續1分鐘後將枕頭移到腰部,再停留1分鐘即可。▲

(於恬) 相關新聞 運動健身少這些原則反傷身2016-12-17 09:19 5款懶人減肥食物 無需運動照樣瘦2016-12-13 08:40 塑造美腿來做做“髖關節拉伸術” 趕緊收藏吧!2016-11-16 07:10 “3分鐘拉伸運動”助你減少大腿脂肪還原美腿2016-07-29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