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牙小事大!如何讀懂寶寶的“牙語”?

長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每位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夠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如若寶寶的牙齒未能一顆顆按時報到,家長就會開始焦慮起來,擔心是不是缺乏什麼營養素?或是當寶寶的牙齒遇到一些小狀況時,家長莫名的擔心便會湧上心頭。那麼,關於寶寶的“牙語”,父母應該如何去解讀呢?

 

“時態問題”——寶寶的出牙早晚與什麼有關?

有的寶寶從4個月開始長牙,大部分寶寶都是從6-9個月開始長牙,還有個別寶寶到9-12個月才開始長牙。一般情況下,到了寶寶2歲半至3歲後,20顆乳牙就會長齊;到了6歲孩子開始換牙,長出恒牙,這個過程大概在12至14歲左右完成。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按照這個規律“按部就班”的進行,這個過程受到遺傳因素、營養因素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專家表示,只有當寶寶13個月還未出牙時,才屬於出牙遲緩的情況,出牙早晚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但是,家長需要注意寶寶維生素AD和鈣質的補充,如果寶寶吃奶量較少,從飲食中獲取的鈣量有限,建議家長額外給寶寶補充鈣質。此外,缺乏維生素AD也會影響牙齒的健康發育,這是因為維生素AD對於促進鈣吸收和牙齒的萌出是十分關鍵,補充不到位會導致牙齒發育遲緩、不良。家長在購買維生素AD補充劑時需要注意辨別成分,以維生素AD比例為3:1最合理科學,建議媽媽們聽從醫生建議,選擇像伊可新等大品牌的產品,品質也更有保障。

同時,家長還應該注意輔食的科學添加,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當寶寶有上下牙床咬的動作時,就表示自身咀嚼的能力已初步具備,爸媽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鍛煉,根據寶寶的進食能力及時調整食物狀態,逐漸增加硬度。如果輔食過於精細軟爛,寶寶的咀嚼功能得不到有效鍛煉,不利於牙齒的萌出和之後的牙齒排列,

“病句問題”——寶寶牙齒的這些小狀況是否要緊?

問題1:乳牙齲齒要不要高度重視?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早晚會換掉,好壞與否和恒牙並無關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乳牙的腐壞會影響恒牙乃至面部骨骼的發育異常。此外,齲齒會影響寶寶進食,導致咀嚼功能發育受阻,進而影響頜骨發育,同時影響新牙的生長,是造成牙齒參差不齊的重要因素。而且恒牙牙胚長在乳牙胚下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恒牙牙胚和乳牙牙胚離得越來越近,細菌就會沿著腐壞嚴重的乳牙牙根接觸到恒牙牙胚,致使寶寶的恒牙在沒長出來之前,就已經被細菌侵蝕。因此,家長發現寶寶有齲齒一定要及早治療。

問題2:寶寶牙齒看起來黃黃的是什麼原因?

乳牙剛長出來時是白色的,但是有的家長發現寶寶的牙齒有黃色牙菌斑附著,看起來黃黃的,甚至有些寶寶的牙齒還會出現黑斑。導致此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情況是牙齒有附著物,這種情況下牙齒表面光滑,並沒有侵蝕痕跡,不會對牙齒本身造成損傷,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自然脫落。另一種情況是齲齒,直觀上是牙齒表面粗糙,有侵蝕的痕跡。特別是維生素A缺乏的寶寶,往往牙釉質發育不良,更容易受到牙菌侵蝕,易發乳牙齲齒。如果發現寶寶牙齒出現黑斑,要及時就醫,請牙醫進行判別和診斷。

問題3:牙縫寬會影響牙齒的正常生長嗎?

當寶寶剛剛有牙齒萌出時,家長發現寶寶的牙縫會有些寬,其實這是換牙期的正常現象,無需過多擔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牙縫會慢慢越來越窄,家長在此期間需要做好口腔清潔和牙齒的護理工作。如果換牙結束後牙縫一直沒有變窄,則需要及時就診處理。

問題4:馬牙要不要進行特殊處理?

有些新生寶寶的牙齦或口腔其他部位會出現1-2個如同綠豆大小,高出黏膜面的白色附著物,這是由於結締組織增生所致,俗稱“馬牙”。如果不影響孩子吃奶進食,則無需做特別處理,過一段時間會自行消失。父母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及時給寶寶擦淨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一定不要拿針去挑或者用布去擦拭,這樣十分容易傷害到寶寶薄嫩的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