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心跳太快感覺要“死”,請喝下這碗湯

心悸,中醫病證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多因體虛勞倦,情志內傷,外邪侵襲等,導致心神失寧而發病。故治療上應分虛實,虛證分別治以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

臨床一般多呈發作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病情較輕者為驚悸,病情較重者為怔忡。

本方是用於由於心律失常或其它原因導致的早搏,大家可以自己參考學習。

【藥物組成】

人參、炙甘草各6克,黨參、黃芪各30克,苦參15克,丹參18克,當歸12克,琥珀(沖服)3克,川芎10克,赤芍9克。

加減:頻繁早搏,加煆龍骨、牡蠣;偏陰虛者,黨參易太子參,加五味子、沙參;偏陽虛者,加肉桂、制附子;失眠多夢者,加朱砂安神丸;眩暈者,加天麻、菊花。

【適用病症】

各種原因引起的早搏

【用藥方法】

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服。連續用藥30天為1個療程。並口服胺碘酮每次0.2克,每天3次;根據早搏減輕程度,逐漸減為每次0.2克,每天2次;後以每次0.2克,每天1次為維持量。

【臨床療效】

此方加減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早搏156例,顯效(症狀消失,早搏基本消失)106例,有效(症狀改善,早搏次數比治療前減少≥60%)38例,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12例。總有效率92.2%。

【病案舉例】

某男,48歲。患冠心病3年,近6個月來因情志不暢感胸悶、胸痛加重,伴心悸乏力,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狀減輕不明顯。診見:胸悶憋氣,胸部脹痛,心悸氣短,煩躁不安,失眠多夢,舌暗紅有瘀斑、苔薄白,脈結代而澀。

血壓18/13kPa。心電圖示:ST段改變,T波倒置,可見寬大畸形(QRS波。西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頻發性室性早搏。中醫診斷為心悸(氣虛血瘀、心脈痹阻)。治以益氣活血化瘀、養心安神。

予四參養心穩律東加龍骨30克,砂仁10克。口服胺碘酮每次0.2克,每天3次。7天后心悸、胸悶、胸痛症狀改善,心電圖示室性早搏減少。前方繼服,改胺碘酮每次0.2克,每天2次。連服30天后病情穩定,複查心電圖大致正常,室早消失。

【高血壓的哪些事說明】

早搏屬中醫學的心悸、怔忡範疇。其病變主要在心,病機為氣虛血瘀。氣血虧虛不能養心則心悸;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血脈瘀阻而心失所養則怔忡不安。

臨證中,早搏患者多見有脈結代而澀,舌質紫暗、舌下脈絡青紫等,均為血瘀之象。氣虛導致血瘀,血瘀是氣虛的結果,所以疾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均含有氣虛血瘀這一病理產物,故治療當從整體出發,標本兼顧,以益氣活血化瘀為主,結合辨證施治,根據證候變化而適當調整用藥。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可發生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和凝血機制的障礙,應用活血化瘀藥可改善其異常的病理變化而獲得治療效果。

四參養心穩律湯中的人參、黨參、黃芪意在補益心氣,鼓動血脈運行;川芎、丹參、當歸、赤芍活血化瘀通脈,使血脈暢通而心有所養;琥珀養心安神定驚;苦參,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對多種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減慢,房室傳導時間延長,是現代臨證中治療早搏的常用藥物;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益氣通脈、活血化瘀之功,使心氣布而瘀滯消,經脈通而血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