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體內濕氣太重要如何調理?
夏季溫度高,卻是體內濕氣重高發的季節。因為到了夏天天氣悶熱,降雨增多,土地潮濕,“桑拿天”頻現,在這個季節,如果稍不注意防暑降濕,很容易讓濕氣內侵,導致體內濕氣重,還會誘發濕疹、濕熱感冒、濕熱痘瘡等病症。中醫認為,濕氣重會損傷人體健康,人們容易出現各種身體不適。因此,在濕氣重的時候,人們需要注意養生保健。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些健康喝湯法,幫你趕走身體濕氣。
瞭解濕氣重怎麼調理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如何才能做好預防工作。
不要貪涼
夏天很多人都喜歡沖冷水澡、吃大量的冰棒等冷飲,以達到降溫的作用。其實殊不知,太冷的飲食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尤其是會導致體內濕氣加重,所以一定要避免。
平常避免吹風、多出汗
晚上睡覺不要睡在風口,注意蓋好被子,穿好衣服,避免風邪直吹人體而引發疾病。還要注意不穿濕衣,衣服要穿乾燥的、棉布的,吸汗、排汗比較快,長衫也沒問題,重要的是寬鬆、舒適。一早一晚適度運動,出點汗更易健康除濕、排熱。
清淡飲食
飲食上應儘量避免油膩和生冷,以清淡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如果有脾虛濕困時,應健脾祛濕,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1.健脾祛濕湯
食材: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把準備好的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等藥材都清洗乾淨,然後一塊放入砂鍋中同時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等到煮開後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健脾祛濕湯具有很好的健脾益胃的功效,對於一些脾胃較寒的患者而言最為合適飲用,多半脾胃受寒的患者經常會出現大便不成形、消化功能減弱等情況,在平時多飲用健脾祛濕湯便可有效的緩解這些症狀。
2.和中化濕湯
食材: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首先準備一個砂鍋,然後將準備好的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以及砂仁等材料都清洗乾淨後一塊放入砂煲中。在裡面放入適量的清水後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和中化濕湯對脾胃濕熱的患者有著很好的調理功效,很多患者經常會出現胃燒心、反酸等症狀,這些都是脾胃濕熱所致。
3.清熱去濕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準備砂鍋,然後把土伏苓去皮切段後備用;粉葛同樣去皮切塊,然後將所有的材料放入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飲用。
清熱去濕湯具有去骨火,去濕,清熱毒的功效,我們每天所進食的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毒素,進入人體後會堆積在腸胃中,如果不注意定期排除的話勢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因此在濕氣重吃什麼好的問題上,這道清熱去濕湯是最理想的選擇。
小編今天介紹的中醫祛濕湯,製作方法以及材料都很簡單,在家中就可以來嘗試。體內濕氣重的時候,用這些湯品來保健身體,堅持會有一定的效果。總之,體內濕氣重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給身體及時祛濕氣。
專家指導: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2、清早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專家指導: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入廁時看大便形狀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專家指導:確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
4、感覺一下你的體態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專家指導: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5、工作時看精神狀態
是否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專家指導: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自我檢查提示:
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3個方法教你去除體內濕氣
第1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2招:避開濕氣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第3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