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兒童糖尿病患者情緒異常怎麼辦

兒童糖尿病患者情緒異常怎麼辦

兒童糖尿病患者情緒異常家長該如何做

1、多鼓勵參加集體活動

鼓勵患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組織參觀名勝古跡,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和野餐等活動,患兒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病情的體會,互相鼓勵,廣交朋友,把自己融入戰勝糖尿病的大家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使患兒不再感到孤單,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事實證明,不少患兒自患病以來從未參加過這類集體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後不僅使患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還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體會到自己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能像正常健康兒童一樣生活。

糖尿病兒童完全可以和正常兒童一樣的學習和生活,只有一點不同,那就是身體裡少了一些胰島素,需要在飯前補充一點胰島素。

2、不要總把他當孩子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患兒處於青春發育階段時,其心理的發展正經歷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具有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性並存又相互矛盾的特點。由於感受到自身生理上變化,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要長大成人了。這種“成人感”和獨立性常使他們的情緒不穩定,帶有衝動性、敏感性、缺乏自製能力等特徵,從而造成他們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比如他們很看重周圍人群(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如果父母或成年人仍把他們當作小孩子看待,對他們指指點點,他們會很反感,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甚至會發生與父母頂嘴的現象。但是他們在糖尿病的特殊生活要求和學習的許多方面又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和指導,而表現出一定的依賴性。

3、多尊重孩子

實際上,在這個階段父母只要多尊重孩子,以鼓勵為主,給他們一個成長的自由空間,就能順利地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放手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對飲食的管理,做好家庭記錄,主動地適當安排運動等。即使遇到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冷靜的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使他們增強獨立解決困難和戰勝疾病的能力。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和諧氣氛不僅對他們的個性、人格的塑造是極其重要的,對糖尿病的代謝控制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事實上,只要以孩子為中心,選擇適合他們的胰島素治療方案,就可以做到“安全達標和避免重度低血糖”二者兼得。2011年IDF/ISPAD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指南推薦了“基礎-餐時”的胰島素治療方案:門冬胰島素不但可以靈活調控血糖,更好地降低餐後血糖,減少低血糖的發生,並且可以緊鄰餐前注射,在有需要時還可以進餐後注射,靈活方便;地特胰島素一天一次注射即可有效控制血糖,並顯著降低低血糖風險,尤其是夜間發作的風險。門冬胰島素聯合地特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更加靈活、安全和有效,為滿足兒童糖尿病患者安全達標的雙重需求提供了良好的解決之道。

5、給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由於孩子年齡小,他們需要更長的夜間睡眠,他們的行為和飲食習慣存在不可預知,同時他們對低血糖的感知較差並具有更高的胰島素敏感性,這些特點使得患兒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低血糖對腦組織的發育有嚴重負面影響,會導致患兒的語言、記憶能力明顯下降,重度低血糖搶救不及時甚至會造成死亡。正是由於低血糖的嚴重危害,患兒和家長對低血糖充滿恐懼,一些家長故意讓患兒在睡前多吃零食,讓血糖控制在較高水準,以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而這樣的錯誤認識和行為讓患兒血糖控制不佳,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6、營造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

孩子生病,這都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很難過,也是家庭最脆弱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家屬不能給兒童糖尿病患者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反而會是兒童糖尿病患者心裡更加抑鬱。

7、父母需要多多關懷

患上糖尿病不是任何人的錯。更不是兒童糖尿病患者的錯。父母不可以讓兒童糖尿病患者覺得自己是累贅。要經常關懷他們。很多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年齡都處於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心理是敏感和多慮的。父母的冷落,會使得兒童糖尿病患者內心失落。從而發生抵觸治療的情緒產生。

兒童糖尿病患者情緒異常社會該如何做

1、社會集體要多多理解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理論,認為糖尿病是會傳染的。這種錯誤的理論導致糖尿病患者被一群社會人士所排擠。沒有文化是可怕的。這種無知卻給很多兒童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心理陰影。

2、社會集體要多多關注

兒童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的唯一差別僅僅是缺少了些胰島素而已。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內心不比其他孩子缺少什麼。兒童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比普通的孩子更懂事。關注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及時對兒童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免他們因為糖尿病,就遠離了社會。孤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