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每週慢跑1小時 壽命增6歲不打折

PClady獨家專稿,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慢跑:小投入,大收益!

如今,歐洲與北美的百姓又掀起了慢跑的運動熱潮,因為丹麥科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只要每個星期花一個多小時慢跑,可以延長大約六年的壽命,比起任何的極限運動都還有效。

在過去,科學家對於慢跑是否能使身體更加健康,總保持存疑的態度。上世紀70年代曾掀起的歐美運動熱潮,使中年男性對簡單易行的慢跑運動普遍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其中卻有極少部分民眾在慢跑時猝死,被媒體解讀稱慢跑是激烈的運動,中年男性的身心恐無法負荷,此說法更增添了科學家的疑慮。

為了確認此假設是否屬實,丹麥哥本哈根心臟研究中心持續追蹤2萬名年齡介於20至93歲的男、女性,發現慢跑的確有助於改善民眾的肺活量、降低血壓、孩子肥胖、改善心臟功能和心理機能,徹底推翻舊有的結論。

此外,該研究進一步指出:只要每週慢跑量達一兩個小時,男性的平均壽命將增加6.2年,女性的平均壽命則可增加5.6年,並能降低44%的死亡率。並且,慢跑除了有助於改善心理機能,參與者還能和同好接觸,從而增進社交功能。

這項研究涉及大約2萬名20-93歲的男女參試者,目前已經梳理分析了750篇相關研究論文,並初步探索了長壽與不同形式鍛煉及其他因素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人員認為,慢跑具有多種保健功效,比如增加攝氧量、降低高血壓、防止肥胖症、改善心臟功能及心理健康等。丹麥哥本哈根畢斯普杰格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彼得·斯諾博士表示,慢跑之所以能改善心理,是因為人們外出慢跑運動時,會接觸更多的人,增加社交機會。

每週慢跑1小時,如果從20歲跑到70歲的話,那麼慢跑時間累計大約為108天。這種鍛煉是否在浪費生命呢?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小投入,大收益!

PClady獨家專稿,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慢跑到底有哪些好處

慢跑對健康益處頗多,能夠增加吸氧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質代謝,降低血壓,減少血小板凝聚,提升心臟功能,預防發胖,改善心理機能。

慢跑持續時間

慢跑的時間取決於慢跑者的訓練程度。對於初學者或是中斷體育運動較長時間的人來說,一開始每次運動最好不要超過10到15分鐘,中間可以有一個慢走的過程。慢跑時間可以在一個月內逐步提升到20分鐘。慢跑運動的關鍵在於堅持,平均一周需要3次訓練。如果一直堅持下去,4到5年之後可以參加馬拉松。

大多數慢跑者習慣於在早晨訓練,因為跑步後身體所分泌的腦內啡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讓一天都有好心情。但是根據專家的建議[1],一天中跑步的最佳時間在17點到18點之間,因為一天中這個時段人的體溫最高。

PClady獨家專稿,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慢跑的節奏

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鬆,呼吸要深長,緩緩而有節奏,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慢跑時步伐要輕快,雙臂自然擺動。慢跑的運動量以每天跑20~30分鐘為宜,但必須長期堅持方能奏效。慢跑運動可分為原地跑、自由跑和定量跑等。原地跑即原地不動地進行慢跑,開始每次可跑50~100步,循序漸進,逐漸增多,持續4~6個月之後,每次可增加至500~800步。高抬腿跑可加大運動強度。自由跑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改變跑的速度,不限距離和時間。定量跑有時間和距離限制,即在一定時間內跑完一定的距離,從少到多,逐步增加。

慢跑注意事項

慢跑無論何時開始,都有效果,起初可以少跑一些,或隔一天跑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再逐漸增加至每天跑3000至4000米。慢跑時,動作要自然放鬆,呼吸應深長而有節奏,不要憋氣。跑的速度不宜太快,不要快跑或衝刺。要保持均勻的速度,以主觀上不覺得難受、不喘粗氣、不面紅耳赤,能邊跑邊說話的輕鬆氣氛為宜。客觀上慢跑時每分鐘心率不超過180減去年齡數為度。例如,60歲的人慢跑時的心率以每分鐘180—60=120次,慢性病患者跑的速度還可再適當降低,距離也可短些。(圖片來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