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古人留下的它讓你享受做女人的“快感”

姨媽痛有多痛,你經歷過嗎?

痛到噁心想吐有沒有?

痛到出冷汗有沒有?

痛到四肢發涼有沒有?

疼得厲害還有人跟你說“喝點熱水”,是不是很絕望?

每次只能吃去痛片緩解,可是下次依然痛甚至更痛是不是?

身邊有不少朋友痛經,甚至都能痛到暈過去,那是不是沒有好的辦法解決了呢?

中醫告訴你並不是。

痛經,大多由於寒瘀阻滯,1張古方用了1千多年一般來說,痛經是指月經期或月經前後出現的以下腹疼痛、墜脹,伴有腰酸及其他不適的一系列症狀。醫學上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一般是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一般是盆腔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臨床常見的以原發性痛經為主。

民間流傳這樣一個說法:結婚後痛經會自然消失。那麼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一般說來,原發性痛經,可能與子宮位置有關,如果子宮過度前傾或過度後傾,經血與剝脫的子宮內膜就不能順利地經子宮頸口流出,這樣就會引發痛經,在女性分娩後,子宮口會變得鬆弛,經血與剝脫的子宮內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經會消失。

但是引起痛經的原因還有許多,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發育不良、附件炎、盆腔炎、宮內置節育器等引起的痛經並不會有所改善。所以及時就醫是非常必要的。痛經,大多由於寒瘀阻滯,1張古方用了1千多年中醫對於痛經的認識較早,治療也相對成熟。

臨床最常見的證型是寒瘀阻滯型,一般表現為經行腹痛、汗出肢冷、噁心欲吐、甚則暈厥、面色蒼白、兼有血塊,用熱水袋捂方能緩解。早在漢代張仲景的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明確提到了治療方藥:溫經湯。

吳茱萸10克、 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黨參10克、 桂枝10克、姜半夏10克、 阿膠10克 丹皮10克、甘草10克、生薑15克、麥冬15克。

一般在月經來的前三天開始服用,直到月經結束,通常要連續治療三個月經週期。臨床用藥因個人情況不同有所加減,不可拘泥原方。

痛經,大多由於寒瘀阻滯,1張古方用了1千多年那麼除了喝中藥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有。通過艾灸的方式也能有效緩解痛經。用艾條灸下腹部神闕、氣海、關元穴即可。神闕在肚臍中心,氣海在肚臍下1.5寸處(大約兩橫指),關元在肚臍下3寸處(大約三橫指)。一般灸20-30分鐘為宜。

那麼有什麼食療的方法嗎?

有。平常大家都知道的生薑紅糖水是一種,在此介紹另一種,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30g,羊肉500g,生薑30g。煮湯溫服。如果是夏天不建議用羊肉太多,容易上火。

痛經與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日常也要注意,月經前後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用冷水,忌過量運動,同時要注意經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