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收斂情緒 助養肺氣
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諺語稱,“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暑氣未消 小心“陰暑”
雖說立秋以後,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但並不意味著氣溫會馬上降下來,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此時暑氣還未消退,養生要注意清熱解暑,小心“陰暑”傷身。
立秋前後,天氣依然十分炎熱,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都有空調,而且溫度調得很低,長此以往就會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另外,立秋時節,遇到颱風降雨,突然降溫,受到陰寒之氣侵襲,也是誘發中陰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預防陰暑的發生,不可過於貪涼。
收斂情緒 助養肺氣
中醫認為,秋季是養肺氣的時候,一般認為肺為嬌髒,又怕冷又怕熱,那該如何去養呢?首先要從情緒上進行調養,中醫認為“秋三月”情緒應該稍微的收斂,要讓我們的神志安寧,情緒變得平靜一些,“不能成天在外面‘瘋’,不要讓自己壓力過大,讓自己慢慢地平靜下來,這樣有助於養肺氣。”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聚斂陽氣 早臥早起
立秋時節,如果晚上早一點睡,就可以聚斂陽氣,而陽氣則為我們立根之本,這就是為什麼說人老了,陽氣就會變弱,而變弱了就會造成身體虛弱,這樣抵禦外界疾病的能力就會變差,人就更容易生病。而秋季早睡,就能夠積聚我們身體內陽氣這樣我們才能夠有精氣神。而早起的話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並且立秋時節氣溫變化大,所以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以免身體受涼。另外,有些人有早上和晚上,在戶外運動的習慣,而在立秋時節,在戶外活動後,要及時擦乾汗,防止著涼。
運動調養 保肺健身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
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極拳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很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辨別體質 對症進補
雖說立秋要貼秋膘,但因為目前還在數伏,所以還沒到真正貼的時候。
中醫認為,出了伏才能夠大補,否則過早大魚大肉補充,可能會給我們添病。因為天氣熱的時候我們都在出汗,血液迴圈都在體表,消化能力比較弱,吃了大魚大肉不消化蓄積在體內容易傷及脾胃,同時這個時候少吃燒烤。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瞭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幹,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