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醫道60年的大師開一方劑專治氣血兩虛

“首屆國醫大師方和謙,善治多種疑難雜症,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在總結臨證經驗的基礎上,自創了不少的方劑,且療效很不錯!今天要介紹的,是方師自創的滋補湯,對於氣血兩虛類病證,常有良效。這個方劑具體是怎麼組成的,又能用於哪些疾病?且看正文分解!

方和謙老師從醫60餘載,擅長運用補益滋培之法治療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其自創的滋補湯用於多種疾病屢獲良效。此將滋補湯的臨床應用介紹如下:

1.滋補湯的組方特點

滋補湯的組成: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熟地黃、白芍、當歸、官桂、陳皮、木香、大棗。滋補湯是由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化裁而來,為氣血虛弱之證而設。方師在此二方基礎上免川芎加官桂、陳皮、木香、大棗四味,使其既保留助陽補氣養血和營之內涵,又加重了培補疏利之特色,從而拓寬了補益劑的用途。

滋補湯是根據與氣血化生有密切關係的臟腑功能而設。其中心主血脈,依靠心氣的推動,故用黨參甘溫益氣以補心。當歸辛甘溫潤以助心血。苓、術、草、棗健脾益氣以和中,培補後天之本。熟地、白芍滋陰補腎以填精,精血互生以涵肝木,木得血養而不枯,更助後天。佐入官桂、陳皮、木香,以調上、中、下三焦,納氣歸原。這樣就可獲其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上下通達,氣血得資之效。上述特點使滋補湯成為氣血兼顧,心、肝、脾、腎同治的有效方劑。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氣血兩虛的病證。

2.臨床應用

(1)滋補以益氣養血

方師臨床上運用本方治療最多的是脾胃虛弱而致氣血不足之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機能失調,必然影響其生化功能而致病。方師應用本方治療脾胃失調而致氣血兩虛證就是抓住增強生化來源的特點,用滋培之藥以複脾胃生化之常態。諸如臨床上所見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均可用滋補湯治療。

方某,女,24歲,因頭暈乏力4個月就診,症見:頭暈心慌,氣短乏力,納少便溏,月經量多,面色淡,舌體胖,質淡。脈沉細無力。化驗:血紅蛋白56g/L,紅細胞1.68×1012/L,血清鐵蛋白78μg/L(正常值80~130μg/L)。西醫診為“缺鐵性貧血”。方師認為是脾胃虛弱不能上奉於心。投滋補東加黃芪、麥冬、炒谷芽,連服4周,症狀好轉,血紅蛋白上升到110g/L,紅細胞2.57×1012/L,血清鐵蛋白46.6μg/L,患者正常上班。

(2)滋補以榮筋骨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腎虛則肝血不足,血不榮筋則筋骨軟弱,腰膝酸軟,身痛倦怠。方師臨床上凡是見到婦女產後肝腎兩虧而致血不榮筋,關節疼痛者,多以此方取效。

宋某,女,26歲。因產後周身關節疼痛3個月就診。症見:身疼,怕冷喜暖,腰膝酸軟,面色不榮,舌質淡紅,脈虛細無力。擬氣血兩虧,肝腎兩虛,以滋補東加桑寄生、枸杞子、黃芪、山藥連服20餘劑而痊癒。

(3)滋補以益氣強心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之與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心主血有賴心氣的推動,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若由於心臟本身病變或久病脾虛化源不足,都可成為氣血兩虛之證,方師在臨床上若見到“風心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致心氣大虛,血不養心之證亦可用滋補湯治療。

夏某,女,63歲。因“冠心病”史10餘年,反復發作來診。症見:胸悶胸痛,氣短乏力,心慌心悸;尤以活動明顯加重,易汗,下肢浮腫,舌淡,脈虛細不齊。診為心氣大虛,血脈不暢。以滋補東加黃芪、丹參、麥冬、五味子。服藥月余,諸證悉減,可以外出活動。

(4)滋補以治消渴

消渴一病與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頗為相似。陰津虧損,燥熱內生是消渴病發生的基本病理變化。病變主要在肺、脾(胃)、腎三髒,尤以腎為主。清熱生津,益氣養陰為基本治療法則。方師認為本病主要與脾、腎關係最為密切。飲食失調,或久病脾胃功能受損,中焦運化失司,散津功能失職,不能上歸於肺,而使津液不布。腎為先天之本,久病腎氣不足,後天房勞傷腎,耗傷元氣,不能生化蒸騰,故而難達雲行雨施之妙,而發為消渴。凡遇此病,用本方化裁每每奏效。

宋某,女,67歲。因糖尿病5年,症狀加重就診。症見:口幹口渴,身倦乏力,腰酸腿軟,心悸易汗,下肢浮腫,尿頻,視物模糊,眩暈耳鳴,舌嫩少津,脈虛細。擬診為肝腎兩虛,氣陰兩傷。治以滋補東加黃芪、麥冬、沙參、五味子。服藥月余,諸證減輕,後以丸劑鞏固。

(5)滋補以和中止瀉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的樞紐。由脾胃升降配合共同完成飲食水穀的消化和吸收。若由於久病損傷脾胃,則無權受納,升降失常,會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泄瀉就屬病理變化之一。方師凡見到泄瀉日久而致脾腎兩虧,氣血兩虛者,也用滋補湯治療。

李某,男,28歲。因腹瀉半年不愈來診。症見:晨起即瀉,腹痛隱隱,脘腹怕冷,易倦乏力,不耐勞累,形體瘦弱,面色不榮,舌淡脈細無力。證屬脾腎兩虛,中焦失運,治宜溫補脾腎,和中止瀉,以滋補東加蓮子肉、炒薏苡仁、防風、焦神曲。20劑瀉止。

【按語】人體陰陽氣血貴在調和、充盛。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氣血沖和,百病不生。方師自創滋補湯可以心、肝、脾、腎同治,補氣與養血益精並舉。其方配伍嚴謹,立法有度。雖用藥似乎平淡無奇,然臨床療效甚佳。古人雲:氣血乃人身之至寶,來源於先天,資生於後天,充實於臟腑血脈,運行於全身。人之形體賴血液以充養,一切生命活動須氣血來維護,氣血旺盛則形、色、精神俱佳,身體矯健矣。方師巧妙靈活運用滋培補益之法,以常達變,得心應手,謹守病機,治療多種疾病可獲異病同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