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揭露常用藥品的副作用 混用不當可致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週刊現代》雜誌7月11日對人們生活中常用藥品的副作用進行了盤點,並警告指出,如果用藥不當或混用將會導致死亡。
1.降壓劑容易導致脈律不齊
波立維是屬於抗血小板類藥物,可以保持血液暢通、不易凝固,並可以預防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的再次發作。針對不同病情可以和其他抗血小板藥物混用。
例如阿司匹林。但二者混用的話也會出現過剩效果,出血難以止住。若是身體稍微出現不好的狀況,就會容易長痣、流鼻血,並有可能引起眼底出血、消化管出血等症狀,需要額外注意。
上述說法是由東京慈惠會醫大附屬醫院迴圈內科的川井真主任醫師提出的。無論是多麼有療效的藥物都必然帶有副作用。若是多種藥物混合服用的話,其副作用則會進一步增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後果。
波立維有利於改善血液粘稠,是在日本處方藥中屬於銷量冠軍級別的藥物。雖然屬於一流藥物,但若是與同種藥物過度共用的話,則會造成血液過度流暢,產生副作用。
東京都內大學醫院的心臟外科醫師表示“手術中,有時會因為難以止血而耗費大量精力。通過術後詢問相關患者得知,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共用多種抗血小板藥物。只要讓血液暢快地流動就是對身體好這種說法是一種偏見”。
最近,經常有人將具有使血液暢快流動功效的DHA及EPA混用。為了避免過度攝取,在服用抗血小板類藥物時,醫生最好告知病人應該如何輔助服用。
2.會有跌倒的危險
服用降血壓藥物的高齡患者非常多。尤其是坎地沙坦西酯片、奧美沙坦酯片、替米沙坦片、纈沙坦等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是最常服用的藥物之一。日本醫藥情報所SIC的堀美智子稱“若是將ARB與保鉀利尿藥共用的話,會使體內的鉀積存,容易導致高鉀血症、並有可能出現噁心、脈律不齊等症狀”。同時,也最好避開同樣大量含鉀的輔助藥物,如小球藻、青汁、姬松茸等。
此外,將降壓劑與市場上銷售的止痛藥(洛索洛芬鈉片或布洛芬)等共同服用時也需要引起注意。
洛索洛芬鈉片等止痛藥具有提升血壓的作用。如果在不清楚這一點的情況下,在醫院測量血壓前服用的話,會導致測量資料高於以往。這樣一來,醫生肯定就會開出藥效更強的處方藥,更容易產生危險。(堀)
同樣,與降壓劑鈣拮抗劑(拜新同、氨氯地平、可力洛等)共同服用時也要多加注意。針對由於水蟲等原因引起的白癬菌及念珠菌病等,需要與三唑類抗真菌藥物混用時,在抑制住藥物代謝酵素增強降壓作用的同時,也會有血壓過低的風險。
“血壓會根據季節變動而變動。比如,夏季血壓普遍偏低。因此需要經常檢查血壓變化、信賴醫生及時調整處方藥藥量。喜歡持續服用具有降血壓療效的胡麻麥茶或阿米爾等健康食品的患者,希望他們可以多與醫生和藥劑師多交流、互通情報。”(川井)
此外,若是冬天也繼續服用相同的降壓劑,與夏季相比可能會造成血壓下降過度,腳步虛浮容易摔倒,因此希望今後大家在每個季節都要多加注意。
那麼,有抑制膽固醇效果的斯達汀類藥物又如何呢?服用斯達汀的話也會有副作用,有時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致使肌肉細胞在血中融化。另外,其他的抗高脂血症藥物與免疫抑制藥物環孢菌素混用的話也會出現副作用,所以最好儘量避免使用。
作為治療糖尿病的最常見藥物DDP-4抑制劑類藥物,據川井表示,此類藥物本身非常安全,但若是與其他藥物混用的話容易導致血糖值下降過度,出現手抖、心跳過快等副作用。 此外,同樣作為治療糖尿病類藥物的SGLT2抑制劑類藥物與利尿劑合用的話,有時容易因為尿頻而導致脫水。
3.容易引發痙攣的危險服用方法
剛在分析降壓劑時提到的洛索洛芬鈉片,由於該藥物可以緩解生理痛、頭痛等症狀,經常會被女性所使用。但是,如果對此類藥物採取了錯誤的服用方法,會帶來非常大的副作用。
此外,川井表示“若是在感冒等情況下,將抗生物質類藥物的可樂必妥和止痛類的洛索洛芬鈉片合用時也需要引起特別注意。這兩種藥物混用容易引發痙攣。尤其是高齡患者及有癲癇症狀的患者需要尤為注意”
由於感冒本身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即使服用具有殺死細菌藥效的抗生物質類藥物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而且還會致使體內產生耐性菌,在一些緊急時刻會影響抗生物質類藥物發揮療效,因此最好不要輕易服用。
另外,抗精神病藥物可樂必妥與其他藥物混用時也需要多加注意。堀美智子表示“抗精神病類藥物奧氮平片與治療癡呆症的安理申混用時,容易引發譫妄症(即意識混亂、容易出現幻覺或錯覺)。另外,可樂必思與安眠類藥物或乙醇混用的話,也會出現此類症狀。尤其是要注意與苯二氮卓類安眠藥的混用”。
對此,日本城西大學藥學部教授小林大介表示“精神類藥物,與其他治療類藥物合用的話基本都會產生不良效果”。
作為治療肩周炎而使用的藥物替紮尼定,具有緩解肌肉緊張等功效。將其和治療憂鬱症類藥物氟伏沙明合用的話,會導致替紮尼定難以在體內分解、該藥的血藥濃度上升。其結果將導致人體血壓過低,全身無力,腳步虛浮。
此外,氟伏沙明也不能與治療哮喘類藥物茶鹼合用,合用的話會使哮喘類藥物療效發揮過度,引發顫抖等症狀。
也許一般人都會認為,比起老藥、新藥的副作用會更少、共同服用引發的危險性更低。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
小林教授表示“在新藥的開發階段,並未進行與其他藥物合用的實驗。這是因為研發者想在不與其他藥物混用的情況下調查藥物真正的療效。因此,新藥被推出時並沒有與其他藥物合用的資料,說明書上標明的副作用也極為有限。
與其他藥物混用引發副作用的資訊,都是在藥品發售後、通過患者的症狀報告才後期添加上去的。因此,在看新藥說明書時,認為沒有記載副作用所以很安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世間藥品數以千計,想要在現實生活中知道全部藥物的混用禁忌是不可能的。過去,曾有很多患者因不知道藥物混用的副作用而不幸去世。為了防止未來此事不再發生,我們必須要樹立起瞭解醫藥品資訊的意識。(實習編輯:張育萌 審稿: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