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夏季雨水多注意防足癬 茶水泡腳可治腳癬

目前在長江中下游淮河以南地區,時斷時續的降雨、高溫、潮濕天氣,使得氣候悶熱難當,濕熱交蒸,各種細菌、病毒容易滋生,真菌尤其喜好溫暖、潮濕的環境,每到這時,真菌感染就易成為第一高發皮膚病。

通常坊間所說的爛腳丫就是腳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表現為趾丫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水皰,剝去皮屑見糜爛面,有奇癢,極易繼發感染誘發丹毒、淋巴管炎、蜂窩織炎等。

茶水泡腳可治腳癬

對於腳癬輕症,用濃茶泡腳是個簡便易行的方法。每天以溫中偏涼濃茶水泡腳,茶水要浸沒腳趾,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然後用乾淨毛巾輕輕將腳丫擦乾,待腳晾乾後再穿鞋襪。如此連續1~2周左右,腳癬症狀可以明顯好轉。當然,腳癬較嚴重或伴有繼發感染者,還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茶為萬病之藥”。現代科學在研究茶時發現,茶中有咖啡鹼、茶多糖、茶皂素、茶多酚、氟、硒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防癌、減肥、提神、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祛病保健功效,對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良好的作用。經常用茶葉水泡腳,不但能減少腳氣的發生,而且可使足部皮膚潤澤、柔軟,有腳疾患者,不妨一試。

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癬病患者用過的腳盆、毛巾、鞋襪,就容易染上手足癬;光腳、穿塑膠鞋球鞋膠鞋的人也容易患上足癬。人們在梅雨期間更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鞋襪勤洗腳,保持鞋襪乾燥鬆軟舒適,儘量少到泳池、浴室游泳和洗浴,不使用公用拖鞋、剪刀、指甲鉗。

腳癬患者飲食禁忌

1、鴨肉:根據古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吃鴨肉。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

2、南瓜屬於發物。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雲:“凡人素患腳氣,於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3、雞蛋: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如果患上了腳氣則需要注意,腳氣初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濃湯喝,每日4次,連服5日,對單純性腳氣有較好療效。或用赤小豆100克,扁豆100克,黃豆200克,加水煮湯飲服,每日2次,連服5日,對腳氣初期,多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