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元兇竟在這“通道”內部
卵巢癌的元兇找到了!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與婦癌防治中心經過6年的研究,除了印證絕大部分卵巢癌的原發部位不在卵巢而在輸卵管,也發現有效預防卵巢癌的方式,而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15年11月刊登于國際知名之“癌症病因學”(Carcinogenesis)雜誌,廣受國內外醫界所青睞。
負責這項研究的花蓮慈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卵巢癌占臺灣地區婦科癌症的第2位,每年有1300名新個案(全球每年約19萬名新個案),是婦女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548人(全球有11萬4千人)死於卵巢癌,是女性癌症的第5大死因。
卵巢癌元兇 竟在輸卵管
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標靶藥物治療在內,近年來多了許多有效治療卵巢癌的方式,但是致死率卻沒有太大的改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卵巢癌的生成原因不明。長久以來,絕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卵巢癌的原發部位理所當然在卵巢,直到最近年來才逐漸確認絕大部分的卵巢癌的原發部位,不在卵巢而在輸卵管。
研究研究發現,卵巢癌個案有7成以上是高分化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簡稱高級別漿性癌,或HGSC),而高級別漿性癌也是最難以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高級別漿性癌的原發部位在輸卵管,特別是它貼近卵巢的部位,稱之為輸卵管傘。
氧化致癌物 診斷難發現
朱堂元醫師強調,輸卵管傘的形狀有如手掌,在排卵時會貼近卵巢,抓取排出的卵子。所以,早期卵巢癌的病發位置在輸卵管而非卵巢,而輸卵管傘的癌病灶微小且難以發現,這也是婦女即使每年定期做身體檢查、抽血檢驗癌指數還是無法早期診斷的原因。
而位於輸卵管的的潛伏癌症往往只能透過手術切片才能看到,估計要潛伏一、二十年後才轉移到卵巢、腹膜進而發病。研究團隊藉由正常婦女的排卵濾泡液、卵巢及輸卵管組織、輸卵管上皮細胞以及基因轉殖小鼠,找出了卵巢排卵時所夾帶的“氧化致癌物質”是卵巢癌的致癌元兇。
高風險族群 離危險因數
研究團隊並在小鼠活體中證明排卵卵氧化物質之致癌作用:將不同的氧化物質ROS含量的卵泡液施打到TP53缺陷小鼠的乳腺上,發現ROS高的卵泡液會導致腫瘤發生,低者則不會;若是同時給予生理濃度的褪黑激素,則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
而卵巢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初經早、停經晩的婦女;少生育、少哺乳的丁客族;壓力大、睡眠不足或日夜顛倒的婦女;有卵巢癌及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
經由研究發現卵巢癌的元兇是排卵的“廢棄物”氧化反應物質後,也同時指出了卵巢癌的預防方法:
1.減少排卵次數:婦女可藉由多生育、勤哺乳等生理方式減少卵巢癌的發生,另一種有效的方法則是服用口服避孕藥避免排卵。
2.補充褪黑激素等抗氧化物質。重要的是婦女被診斷出卵巢癌的年齡大多在停經前後,然而預防措施必須從年輕時的生育年齡做起。
朱堂元主任強調,早期卵巢癌沒有症狀,晚期的卵巢癌常見的症狀有腹痛、腹脹症狀摸到硬塊等。所以,慈濟婦癌團隊針對所發現卵巢癌的病因及危險因數,也開發出“多階段卵巢癌早期篩檢診察方案”。
包括:卵巢癌病因及高危險因數,藉由抽血檢驗,並根據婦女一生中的排卵次數、懷孕、避孕藥使用史,以及腫瘤指數等資料訂定卵巢癌之風險值,據以訂定超音波檢查影像診斷卵巢腫瘤的依據,希望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