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春天到了 預防頭痛是關鍵

預防頭痛是關鍵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患頭痛者最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睡眠節律改變、病毒感染、衣原體感染、高血壓等。春季預防頭痛可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自我按摩 平日裡可用指尖像洗頭那樣抓撓,或用天然鬃毛硬刷、木齒梳子梳頭來進行頭部按摩。具體方法是:從鬢角朝額頭向後腦勺緩慢圓周運動,不論你採取以上哪種方式,按摩時都會感覺很舒服、很輕鬆。

良好睡眠 利用睡眠擺脫頭痛。許多人用睡覺消除頭痛,但應避免睡的時間過長,以免睡醒後更加頭痛。睡覺時不要俯臥,因為這種睡覺姿勢會使脖子肌肉發麻。如果睡眠不好,反復翻身,可使用特殊枕頭,形狀要適合脊椎脖子處的自然彎曲,讓脖子有個可靠的依託。

及早治療 健康專家建議,要經常檢查自己是否有緊張的徵兆,包括緊咬牙齒、握緊拳頭、肩膀聳起等,這些徵兆可能會引起頭痛,有這些現狀者最好及早到醫院進行診治。

減輕視力負擔 每隔一小時左右用手掌掩眼,讓眼睛休息不少於30秒鐘,然後將手移開,緩慢睜開眼睛。此外,眼睛在經受不易察覺的閃爍時,也會使大腦疲勞而引起頭痛。

注意科學飲食 忌食巧克力、咖啡和可哥等食品,因為這些食品含有能夠使血管收縮的物質,隨著血管的擴張會引起頭部疼痛感。省略或延遲用餐也可能引起頭痛,要多食大豆、海產品、核桃等含鎂元素豐富的食物。

養肝一定要慎吃“肝”


春天正是養肝的好季節,於是有些人便按照“以肝補肝”的方法進行食補。健康專家提醒:患有肝、腎、痛風等疾病的人不要“以肝補肝”,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宜多食動物肝臟。

肝臟是人和動物最大的解毒器官,從市場買回的動物肝臟均暗藏著多種毒素。肝臟病患者由於肝功能不全,難以及時分解這些毒素,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影響肝病的康復。

另外,動物肝臟中銅的含量很高,肝病患者由於其肝功能低下,體內銅的平衡調節受阻,過多的銅會在肝臟內積蓄,引起黃疸、貧血、肝硬化、腹水和肝昏迷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肝臟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最好不要“以肝補肝”。

動物肝臟中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超過了雞蛋、魚肝油和牛奶。但科學家向常吃動物肝臟的人提出了警告——吃得太多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常吃動物肝臟的人如果再服用諸如魚肝油等含有維生素A的營養品,將使患病的幾率增大許多。

春季補肝應本著“以甘養肝、舒肝養血”的原則,適當吃些大棗、蜂蜜、薺菜、竹筍、香椿、菠菜以及鯽魚、鴨肉等食品,可以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食補也要因地因時

初春食補,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特點,因地因時地進行。

1、飲食清淡防上火 春季人易上火,肝火上升,會使肺陰更虛,肺結核等病菌容易乘虛而入。因此,春季飲食應以清淡為好。

2、辛甘之品助春陽 初春陽氣初發,可選擇鴨肉、海帶、綠豆、甘蔗汁、荸薺、百合等以消火,要少吃油膩、生冷食品,多選擇含維生素B、E的主食與副食,以養脾胃。

3、多甜少酸防“肝旺” 春季多食酸會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為預防肝旺傷脾,可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大棗。


4、因地因時適當補 初春,北方寒氣未退,仍宜溫補,隨著氣候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可選食桂圓、紅棗、栗子、荔枝、山藥、豬肚、牛肉、牛肚、羊肚、雞肉、鵪鶉等。

5、多補充維生素C 現代醫學認為,春季應提倡多食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和新鮮蔬菜。飲食中缺少維生素C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應多食胡蘿蔔、菜花、捲心菜、甜椒、芹菜、馬蘭、春筍等新鮮蔬菜。

不是懷孕最佳時機

春節前結婚的年輕人很多,但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要想生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早期妊娠(3個月內)應避免在冬天和早春。因為早春孕婦易感染病毒,在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冬春季懷孕,胎兒是缺陷兒的概率明顯高於其他季節。春季空氣濕度大,溫度逐漸升高,各類病毒易於複製和生長,病毒性疾病在人群中廣泛迅速流行,增加了孕婦的感染機會。

早孕期內患風疹病毒感染,會引發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的有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和周圍肺動脈狹窄;還可以發生白內障、聾啞等先天性畸形。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脊髓灰質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皰疹病毒等,也可經胎盤引起先天畸形。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早春不是懷孕的最佳時期,應選擇在5月至10月這段時間懷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