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食材小知識】消食良藥——雞內金

【性昧歸經】

甘,寒。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

消食健胃,澀精止遺。主治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1.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廣泛用於米麵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藥、使君子等同用。

2.用於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禁忌】

脾虛無積者慎服。

【食用方法】

1.治食積腹滿:雞內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2.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穀不化:白術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術、雞內金各自軋細焙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幹。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3.治噤口痢疾:雞內金焙研,乳汁服之。(《綱目》)

4.治小兒疳病:雞肫皮廿個(勿落水,瓦焙乾,研末),車前子四兩(炒,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