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海鮮能吃 還是不能吃?

文章導讀

海鮮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物,可是有些人卻因為吃海鮮中毒,這卻讓沒吃過海鮮的人卻害怕了,這海鮮能吃嗎?

網上“不能吃”名單詳實

在網上,你可以很輕鬆搜到一堆這樣“海鮮不能吃”的話題,它們有的用科學語言來表述:“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蟹心、蟹胃、蟹腸、蟹腮等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都不能吃。”“蝦線是蝦的呼吸道,有髒東西,不能吃。”“螺螄的尾部為排泄物,不能吃”……

縱觀這些不能吃的水產品“死角”,有人抗議道,你們太講究了,俺們長在海邊的人,一手拿塊玉米餅子,一手拿著鉤子蹲在礁石上,邊敲著剛逮著的牡蠣邊吃,哪裡還管它有什麼黑綠色的排泄物呀,吃對蝦時也不會挑蝦線照樣吃得很美味,一般像蟶子、海螺等用開水煮乾淨即可,吃的就是這股鮮勁。

“不能吃”的科學依據並不充分

一方面,海鮮“欺生”,不常吃海鮮等水產品的人容易產生過敏,另一方面,這些口口相傳得來的“挑蝦線、剝魚黑膜、斷海螺尾”等種種棄食海鮮“死角”的經驗之談,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很多營養學方面的專家如都表達了對這種經驗之談的不肯定,“蟹的腮扔了,魚腹部黑膜一般都扔了,但究竟是為什麼?多數人覺得是內臟器官富集了細菌和微生物,心裡覺得髒,而且口感上也不好吃。”“螃蟹的鰓、腸等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高級配餐師于仁文強調說。

名廚則認為,“吃螃蟹時碰到六角形的蟹心、三角形的黑膜和緊挨著蟹黃的有點黏糊的晶體狀東西,除了蟹腮不吃外,其餘都沒問題。”

聽專家這麼一說,我明白了,只在吃海鮮的時候,把那些有毒的東西剝開,就不存在海鮮中毒了,就可以放心的品嘗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