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補脾正當時
進入春天,如果說養生的話,現在最該補脾。因為很多人難耐的“春困”已經開始了,“春困”就是脾虛的典型症狀之一。春天,是中醫說的“肝”所主,在五行上,“脾”是被“肝”管轄的,肝氣在春天這個“主場”,很容易有恃無恐地欺負“脾”,在開春的時候補脾,也是為了保持“肝”“脾”之間的平衡、和諧。
“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三個和季節相關的症狀中,“春困”是最常見也是最明顯的,之所以發生,因為春天萬物復蘇,身體的機能也開始活躍,這個時候,能量的需求明顯高於冬天,這些能量都是要靠身體的各個器官正常發揮功能而產生的,而中醫的脾虛,就是功能不足的意思,如果你本身就功能不足,就是脾虛的,春天這個要勁兒的季節,能量供應上就會不給力。從中醫講,是氣血不足以充盈所以困,在西醫講,心臟的泵血功能,身體肌肉的收縮功能不足,心腦等器官的供血就不足,是因為缺氧缺血而困,它們非增加功能不能改善,所以要在當下補脾。
補脾的辦法很多,也是最可以融化在生活細節中的,包括一日三餐必須有足夠的糧食,包括飲食的溫度不要過低,包括適當的運動鍛煉以加強肌肉力量,這些是春天養生的最基礎底色,如錦上添花的那張錦,在春天是必須的,是養生的”規定動作”。
如果“春困”明顯,甚至早上十點鐘就睜不開眼了,又排除了其他器質性問題,可以增加補氣的力量,西洋參,黃芪都是春天應季的補品,只不過西洋參作用和緩,而且能兼顧到補陰,因為氣陰雙補,所以不至於上火,更適合那些身體偏瘦,氣虛的同時還有陰虛問題的人。
如果你本身就虛胖,一點不陰虛,而是純粹的氣虛,西洋參就不如黃芪給力,因為這些氣虛的人,大多還有火力不足的問題,能稍微上上火的黃芪更適合他們。
西洋參和黃芪,都是可以泡茶來喝的,一般每天10克就可以,放在保溫杯裡,開水沖泡後悶上半個小時,這樣能更多地浸出有效成分。如果本身氣虛明顯,又擔心黃芪上火,可以再加上麥冬或者沙參,它們是補陰的,可以反佐掉一些黃芪的熱性。溫性的中藥確實容易上火,即便這個人在體質上很適合這個藥物,但偶爾的上火也會發生,但這不應該影響堅持服用,為此,可以將泡號的藥茶或者是煎好的湯藥,放涼了再喝,這樣既減少了一些藥物的熱性,又保證了補氣功效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