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吃飯時喝水真的會稀釋胃液嗎?

很多人從小到大可能都沒在家裡的餐桌上喝過水,“吃飯時不能喝水,否則會稀釋胃液”的觀點似乎已經深入人心。可是我怎麼總覺得不喝水就吃不下飯呢?吃飯時喝水到底要不要緊,我們的胃液會被水稀釋嗎?

喝水對胃液濃度影響很小

簡單地上網檢索一下,就會發現海內外反對在吃飯時喝水的人基本都持同一觀點:“吃飯時喝水會將胃液沖淡,從而影響消化效率。”

這解釋聽起來確實挺犀利,不過換個角度看似乎就沒那麼靠譜了:我們每天要從食物中攝取大量水分,而大部分蔬菜瓜果中的水分含量更是超過80%。食物中的水分會在胃中與其他成分分離,像水一樣直接進入腸道,這和直接喝水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有關水對胃液的影響方面有著大把的研究資料,其實大部分都是醫生對術前喝水的患者的胃液情況進行分析的。研究發現,喝水對胃液的濃度、成分或pH值都不會有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吃飯時喝幾口水還不至於把胃液“稀釋”得完全不能用了。

“吃好喝好”其實是一碼事

吃飯是一件挺高興的事,而大家也願意用“哥兒幾個吃好喝好”這樣的話來作為開場白。可見要想吃好,可少不了飲料。消化其實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僅和吃的東西有關,同時也和吃飯的環境、時間和心情有關。

實際上,喝水不但不會對消化造成負擔,還會促進消化。吃飯時適量飲水可以將食物軟化水解―反正它們在胃裡早晚會被軟化的。同時也會沖刷胃腸壁,為後來的食物提供足夠的消化空間。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吃飯時喝口小酒可以讓你吃得更香更好。

飯前飯後喝水其實對腸胃的消化功能也沒有太大害處,不過在飯前喝水的話也許會有一些飽腹感,有減肥意願的同學們可以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