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雞精並非天然調味品,什麼避免毒素

雞精並非天然調味品,什麼避免毒素

雞精是人們常用的調味品,很多人以為雞精比較營養健康,其實,雞精吃多了對人體有害!很多人聽說味精吃多了不好,很多人就將雞精代替味精,認為雞精比較健康,從字面上來看,很多人會認為雞精是由雞肉做成的,下面就一起瞭解一下。

雞精並非天然調味品

雞精是家庭廚房常用的調味品,但大多數消費者對雞精的認識存在誤區。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形象地畫著一隻肥雞,或者寫有“用上等肥雞製成”等字樣。其實,雞精並非天然調味品,而是以味精、澱粉、鹽、核苷酸二鈉、雞肉粉等為原料,再添加食用香料等混合、乾燥加工而成。

雞精的關鍵成分是“味精”和“呈味核苷酸”,跟雞沒有什麼關係。至於其他的成分,則是點綴。早期的雞精會加入一些雞肉粉,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自稱“雞精”。其實雞肉粉對雞精的味道貢獻很小,到後來加入的比例越來越少,就更是“掛雞頭,賣味精”了。

雞精吃多了會怎麼樣?

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製成的!總的來說,味精和雞精實際上是同一類東西,只是雞精的味道要豐富一些罷了。

雞精吃多了會怎麼樣?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有害的,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取過量的谷氨酸鈉,超過機體代謝能力,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重則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幼小的小老鼠、小雞受味精的傷害最嚴重,會破壞腦神經和視神經。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因為味精不鹹,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有(心臟或者免疫系統疾病或皮膚病,肝病)患者做飯決不能放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