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消化性潰瘍患的認識與預防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多發病、常見病。臨床表現為長期性、週期性、節律性的腹疼,伴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消化性潰瘍患者要避免精神刺激、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飲食不調、吸煙與酗酒。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比較複雜,迄今尚無定論。常見病因有以下幾種:1、遺傳;2、地理環境和氣候季節的變化;3、飲食;4、情緒;5、吸煙;6、某些疾病等因素有關。

消化性潰瘍在臨床上以慢性病程、週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痛為特點,極易發作,容易複症狀:上腹部腹痛是消化性潰瘍主要症狀。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多為手掌大小的隱痛、脹痛、燒灼痛、鈍痛、劇痛或饑餓樣不適感,疼痛具有節律性,與飲食關係密切。

胃潰瘍疼痛常在進餐後1/2~1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後逐漸緩解,至下次進餐前疼痛消失,典型節律:進食-疼痛-緩解。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進餐後3~4小時出現,為饑餓痛、空腹痛或夜間痛,典型節律:疼痛-進食-緩解。胃腸道症狀可表現為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以胃潰瘍較十二指腸潰瘍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