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原來導致肥胖的根源在這裡

所謂治標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減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中醫認為,肥胖是一種虛證,其根源為氣虛,宋代楊仁齋就曾提過:“肥人氣虛生寒。”另外,我們還常說,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氣賴血以附,血為氣之母,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故要想減肥,活血化瘀是關鍵。那生活中有什麼好的措施有助於活血化瘀呢?一起來瞭解下!

肥胖

根源在於氣虛

曾有一篇文章叫做《中醫告訴你為什麼吃水果不減肥》,裡面曾經提到肥胖是為虛證而非實證。一般來說,肥胖者多氣虛、陽虛、痰濕。宋代楊仁齋就曾提過“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濕,濕生痰,故肥人多寒濕”的觀點;轉至清代,名醫葉天士指出“夫肌膚柔白屬氣虛,外似豐溢,裡真大怯,蓋陽虛之體,惟多痰多濕”,由此可見,肥胖的病理屬性是本虛標實,氣虛陽虛為本,多痰多濕為標,故減肥要以加法為主,補氣補陽,活血化瘀是為關鍵

氣虛

為什麼會導致肥胖

所謂氣虛,是人體虛證的一種。在中醫中,虛證與實證相對,共有氣血、血虛、陽虛、陰虛四種,各種虛證病因不同,所呈現的症狀也不一樣,其中氣虛一般是指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中醫臨床上,氣血的具體症狀多表現為免疫力低下、身體虛弱、四肢無力、頭暈、呼吸短促、運動易出汗等。

“為什麼氣虛會導致肥胖呢?”

在中醫中,氣為宏觀的概念,具體還可分為肺氣、腎氣、肝氣、脾氣、衛氣、營氣、宗氣等,這些氣存在於人的五臟六腑之中,是人體內外各種活動的原始動力。人體一旦氣虛,機體臟腑功能便會減退,使得脾胃受納運化失健,肝膽疏泄分解失職,肺不能主治節、朝百脈,腎無法藏精納氣調水。各臟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體既未吸收到相應的營養物質,也沒有將代謝的廢物及垃圾排出,對於該氣化的物質也未進行氣化。結果,這些沒有被氣化掉的物質就被轉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