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有哪些?每逢長假,人們都喜歡外出遊玩。但到了陌生的地方,出現意外的情況不可不防。所以我們要知道旅遊中的突發情況怎麼處理。那麼,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長假出遊必須知道的急救知識:

1、食物中毒

一旦懷疑自己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進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如已經開始嘔吐,要注意在上吐下瀉之後及時喝水,以免缺水導致休克。要提醒的是,如果因食物中毒引起腹瀉,並伴有面色蒼白、出虛汗、手腳冰涼等症狀,即便年輕體力好,也一定要終止旅遊,及時就醫,否則可能導致暈厥。

2、兒童噎食

一旦發生噎食,應盡可能把握好“黃金四分鐘”。在4分鐘內若不能將異物取出,孩子則有噎食窒息的危險。對於神志清楚的噎食兒童,要敦促其主動用力咳嗽,通過咳嗽產生的氣流,將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來,或著形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另外,在患者自救的同時,要讓其坐好,上身前傾,救護者在患者的背後兩肩胛之間以手掌快速有力地拍擊四下。

3、蟲咬、蜂蜇

登山前,最好穿上長衣長褲,這是防止蜂蜇、蟲咬的最好辦法。如果不慎被蚊蟲或蜜蜂叮咬,可以塗點氨水或肥皂水,因為大部分蚊蟲所帶的毒素都呈酸性,用鹼性物質一中和便能解毒,但馬蜂是例外,如果被馬蜂蜇了,要塗抹專門針對蚊蟲叮咬的藥膏(藥店能買到),塗氨水反而會加重。

4、過敏

過敏體質的人外出前,一定要帶好藥物。皮質類激素治過敏見效快,但很多人擔心其副作用大,其實大可不必。專家解釋,緊急時用一次不會帶來什麼危害。皮質類激素應在三天之內馬上停用,突發哮喘時,無醫生指導下,自己最多用兩次。出現過敏症狀時,口服自己的常用藥就可以了。過敏厲害,如哮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應及時就醫。

5、扭傷

不慎扭傷後,應儘快坐下來休息。如果周圍有冰水或冰袋,趕緊敷在患處2—3次,每次大約10—15分鐘,以消腫止痛,如沒有冰塊,也可用冷水沖洗。扭傷其實是內出血,在經過緊急處理後,最好進行加壓包紮,做法是用乾淨的繃帶、毛巾壓在患處,然後抬高患肢,比如平躺時,給腳下墊個高枕頭等,以消除腫脹。

6、燙傷

首先,要立刻擰開水龍頭對著創面沖,或用冷水泡。沖泡時間不少於5分鐘,或感覺不疼為宜。還可用冰塊冷敷,但要防止凍傷,最好在中間墊個毛巾。其次,應該把燙傷部位充分泡透,再慢慢揭開粘著的衣物,否則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創傷。第三,創面的水泡儘量別弄破。只有嚴重燙傷才會出現表皮和真皮分離的情況,進而形成水泡。它可以保護創面避免感染,而且過段時間就會被慢慢吸收,並促進新皮的生長。

7、擦傷

小傷口先用水沖淨,如有酒精,可以塗抹傷口,然後用力摁住受傷部位上方的血管,幾分鐘便可止血,再貼上創可貼。如傷口較大,如動脈割傷,也需要“加壓包紮(做法同上)”。如手腕割傷,先用力掐住上臂的上1/3處,就是靠近腋窩側,能摸到脈搏跳動的地方。然後迅速用止血繃帶或乾淨毛巾、布條綁在此位置處,多綁幾圈。最後最大限度地抬高手臂。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繃帶必須每40—60分鐘就鬆開1—2分鐘,否則,可能會造成患處組織壞死。

8、玻璃劃傷

首先,你要先想一下,自己近期有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如果沒有,就需要立刻就醫,確保傷口沒有被感染。如果有注射過破傷風疫苗,那你可以試著把玻璃拔出。如果很容易就拔出來的話,用肥皂水沖洗傷口約10分鐘,然後壓住傷口,直到止血,接著用防水繃帶綁住,這樣的處理方式不會影響你繼續在沙灘上戲耍。

如果你拔不出玻璃,但是傷口不疼,最好還是用肥皂水沖洗,然後再用繃帶綁住傷口,這樣處理過後,你就可以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啦。玻璃很可能會在你活動的過程中,自己“跑出來”。等傷腳沒那麼痛了之後,你可以嘗試著解開繃帶查看。如果此時你還沒有看到玻璃,但是傷口有了感染的跡象,比如:流膿、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你需要及時就醫。

9、出遊別忘帶3類必備藥

藥劑科副主任陳國明提醒大家,長假出遊一定別忘了帶必備藥(如暈車藥、感冒藥、抗腸道感染藥等)。大部分暈車藥都能維持較長時間,過量服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的機會,如眩暈。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昏、頭痛、心悸、口幹、胃腸道不適等,因此,過量吃暈車藥不但不能“治暈”,倒可能“致暈”。

對於一些長途旅行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異地氣候不適應,很容易患感冒。建議大家出行前備好感冒藥,中成藥、消炎藥以及西藥。在感冒初期可以服用一些感冒沖劑,若到感冒中後期,建議用抗生素類,如果情況還是加重,感冒並伴有高燒,應及時去當地大醫院就診,不可久拖,避免出現感冒引發急性心肌炎。

旅遊在外,如果吃東西不注意或是不適應當地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最常見的就是因在外地吃東西不潔,導致腹瀉或是急性腸胃炎,所以隨身備上抗腸道感染的藥物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