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立冬七大進補佳品 栗子健脾補腎鴨肉滋陰補虛

3、花生:養胃潤肺

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養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冬季養生吃一些花生眉豆煲豬腳,因為花生和眉豆在一起煲豬腳,氣味不僅是十分的香濃滋潤,並且對於人們在冬季的時候功能具有了益氣、養血、或者是潤滑皮膚的效果,對於產婦來說,還有通乳的作用,亦可以輔助治療腳氣病。

4、栗子:健脾補腎

立冬後,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栗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栗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栗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都有益處。因此,老年人吃板栗可益氣血,男性吃板栗則可補腎、治療腎虛。

將剝好的栗子用清水泡2—3小時候去皮,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煮沸,在粥到八分熟的時候放入桂圓,煮熟即可。這道粥具有補心安神、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烏雞洗淨焯水,清水加入姜蒜和烏雞一起燉至烏雞9分熟的時候加入栗子,燉熟即可。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5、羊肉:補腎禦寒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補腎護肝、禦寒祛濕的功效。閩南地區,立冬要吃羊肉補冬,據說一冬都不會冷。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6、大棗:補血降壓

立冬以後,人們免疫力下降。此時,不妨吃點應季的冬棗,能夠為機體補充提高免疫力的維生素C。因為冬棗的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達352毫克/100克,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此外,冬棗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有療效,有防癌之功效。

冬棗鮮吃即可。但鮮棗在常溫下幾天就會失去鮮脆的口感,為了方便保存,可以將鮮棗曬乾製成幹棗。幹棗中的鈣含量比鮮棗要高。幹棗比較適合煮粥或煲湯,能將營養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取紅棗、豬排骨、糯米、鹽等調味料,常法煮粥,溫食。常食對有血液病的老年體弱者效果特好,可滋養精血。

7、黑芝麻:潤膚潤腸

立冬後,人體皮膚易乾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黑芝麻含油量高達50%以上,尤其是維生素E的含量為植物食品之冠,不僅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人體的危害,有延緩衰老、延年益壽之功效。中醫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髮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黑芝麻連皮一起吃不容易消化,碾碎後不僅有股迷人的香氣,更有助於人體吸收。最簡便有效的吃法就是文火慢炒,炒幹後碾成細末,混入少量的低鈉食鹽,做成芝麻鹽,每次吃飯時撒到饅頭上或放到粥裡面一起吃,好吃又補腎。老人養生更是要適量吃些黑芝麻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