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低血壓也會致心肌梗死 夏季少吃冷飲可防心梗

老年低血壓也能引起腦和心臟的嚴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於高血壓病。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臥床不起,低血壓尤其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同樣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也會致心肌梗死

低血壓(low blood pressure)指由於血壓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頭暈和暈厥等。低血壓可以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生活當中一些老年人認為血壓低些好,有些血壓低的老年人還為自己沒有高血壓這一富貴病而慶倖,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

其實,老年低血壓也能引起腦和心臟的嚴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亞於高血壓病。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臥床不起,低血壓尤其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同樣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對於老年性低血壓,首先要查找原因,如降壓過度者應暫停服降壓藥物,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要動作儘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2~3分鐘;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

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在飲食上應注意增加營養。低血壓患者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入鹽後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另外,滋補藥也可調節血壓,可每日服用桂圓肉6克,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或其它中藥,也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開水浸泡,當茶飲,連服10~20天,效果也很好。

所以低血壓患者平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及足夠的睡眠。過規律的生活。要做到預低血壓阻止因其併發症的發生,

夏季預防心肌梗死,除了堅持合理用藥、控制血糖血脂、戒煙限酒等基本措施之外,還應該儘量避免出現誘發因素,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及時補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補充足夠的水分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是如此。最好用加入少量鹽的綠豆湯或粥及含低鈉、鉀的飲料,分多次適量飲用,保證充足的血容量,避免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誘發心肌梗死。

二是合理使用空調。

空調房間空氣品質較差,冠心病患者容易因為室內氧氣逐步減少出現胸悶、心絞痛甚至更嚴重的症狀。從高溫的外界直接進入冷氣開得很低的空調房間,更容易發生因為血管遇冷急劇收縮而導致的心肌梗死。所以,如果開空調,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室溫最好定在25~27℃左右,讓室內外溫差控制在7℃以內。

三是少吃冷飲。

越感覺熱越不宜吃涼東西。飲食溫度要適中,太熱太冷都會給血管調節機制帶來巨大壓力,一旦超出承受範圍,就會引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四是保持平和心態。

大腦中管理心臟功能的區域會在強大的壓力下失去平衡,促使腦細胞向心臟組織發出信號,導致心臟承受壓力而出現病症。情緒激動時,身體就會產生血壓、心率的快速變化,可成為血管內斑塊破裂的誘因。

五是飲食提倡“四低一高”(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

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食物。同時,吃飯不宜過飽,太飽會加劇胃腸工作負擔,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六是堅持每日午睡半小時。

夏天最好能午睡半小時。因為夏日晝長夜短,加上氣溫高,人們在夏天的睡眠時間和品質大多有所下降。對心臟病人來說,午睡半小時,能減少1/3的發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