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夏季長跑運動必須瞭解的身體反應

去年田徑世錦賽上,美國選手用水打濕的頭套進行降溫。新華社發

●李昕

隨著夏季的來臨,戶外進行長跑的人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與夏季炎熱潮濕氣候特點相應的身體問題也會越來越常見。長跑運動本身就會使身體消耗很大,能量、水分以及電解質等消耗都會隨著外界環境溫度濕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非常有必要瞭解在這種環境下運動,特別是像長跑這樣的時間長、消耗大的運動,身體系統可能出現哪些嚴重問題?應該如何預防?以及發生問題後該如何應對處理?

想必大家對中暑並不陌生,這是夏季常見多發的一種身體問題,對人體的危害也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運動中發生危害更大。那什麼是中暑呢?人體在高熱環境下產熱與散熱功能失調,大量熱蓄積在體內而導致體溫升高,這就是中暑。簡單講就是散熱遠遠跟不上產熱的速度。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產熱和散熱處於平衡,這樣使體溫維持在37℃左右。夏季戶外長跑,當氣溫比較高(超過了32℃),同時濕度比較大時,身體難以通過輻射、傳導、出汗蒸發以及與周圍空氣對流等方式散發多餘的熱量,就特別容易造成體內熱量蓄積而引起中暑。過高的體溫如果超過了細胞特別是腦細胞能夠耐受的程度,就會出現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功能失調症狀,從而進一步加重全身一系列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那麼在長跑活動中都有哪些身體表現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發現中樞徵兆,避免不必要的身體傷害呢?比如:體溫很快升高,超過40攝氏度;身體反而停止出汗,皮膚發幹;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頭痛、噁心、反應遲鈍和意識模糊等。

如果你自己發生了或者你發現你的長跑小夥伴發生了類似的狀況,你該如何處理呢?首先,要馬上停止正在進行的運動,迅速找到陰涼通風的場所,檢查此人的神志是否依然清醒,同時解除衣服,保持呼吸通暢,並迅速進行物理降溫(用酒精擦拭身體等方法)。然後要補充液體:如果還神志清醒的話,給TA少量多次補充以水為主的液體,如何補水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已經詳細聊過;但是如果已經出現神志不清,千萬不要給TA口服任何液體飲品,要及時迅速送到醫院處理,否則可能危及生命。

和以前我們聊過的長跑運動損傷一樣,預防是對抗中暑的重中之重,雖然很多運動傷害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是做好了預防工作就會使傷害的發生幾率和程度大大降低。如何能夠做好預防呢?所有長跑運動參與者都應該做到下面這幾點:

1.長跑運動的前、中、後都要補充足夠的液體(水或運動飲料);

2.儘量選擇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運動(低於28攝氏度),比如在早晚時間運動,避免在陽光直射下的環境運動等;

3.如果做不到上面的第2點,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和強度,讓身體逐漸適應濕熱環境;

4.做好服裝設備的準備,儘量不要穿純棉服裝,而應該選擇高科技速幹材料的專業跑步裝備;

5.在家裡準備有冰塊、藿香正氣水等等緊急處理時所需要的物品和OTC藥物。

總之,只有做到有備無患,才能達到使長跑運動鍛煉身體、培養品質的目的,否則只會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