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知識 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中醫養生是很多人推崇的養生之道,一些經絡和穴位的適當按摩,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幾種中醫養生的小知識,喜歡的可以收藏哦。
1、摩耳可健腎養生
腎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對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早就闡述了人體衰老的原因:“腎氣衰,精氣虧,天癸竭。”並強調“腎氣有餘,氣脈常通”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中醫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醫治腎臟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經常摩耳可起到健腎養身的作用。
2、揉耳廓
將兩手掌搓熱,用兩手掌的掌心對準耳廓輕輕揉搓,先上下揉,再前後揉,最好轉圈揉,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3、拉耳垂
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兩耳垂,輕輕牽拉,先向上下牽拉50下,再向前後牽拉50下。
4、鑽耳孔
兩手的小手指分別插入兩耳外耳道,前後旋轉,像鑽頭鑽東西一樣,連續鑽50下。
5、按耳屏
兩手食指按壓住耳孔前面的耳屏,一按一松,使外界的氣體對鼓膜產生按摩作用,連續按壓50下。
6、推耳背
兩手四指併攏托住耳朵後背,輕輕向前推,使耳廓蓋住耳孔,然後鬆開,如此反復推耳背50下。
7、摩腹調胃腸功能
名醫孫思邈將“常以手摩腹”作為養生之道。現代醫學證明,摩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的蠕動功能,而且還能加強胃腸道的血液迴圈,防止胃腸消化功能失調。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順序進行:
1、以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劍突下(即心窩部),先左後右順著摩,各轉21圈。
2、三指由劍突下再向下順摩,邊摩邊移,摩至恥骨聯合處為止,往復21次。
3、由恥骨聯合處向兩邊分摩而上,邊摩邊移,摩至劍突下為止。
4、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
需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飯前或睡前進行。手法以柔軟舒緩為宜,體位可採取坐式或仰臥式,應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間不宜摩腹。
1、堅持撮谷道,健康又長壽
穀道即指肛門,撮即提的意思,通俗地講,撮穀道就是做提肛運動。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認為,肛門處於人體經絡的督脈處,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撮穀道可以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並可調節氣血陰陽,從而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提肛運動不受時間、地點、場合的限制,坐、臥、行、站均可進行,方法極為簡便:吸氣時收縮肛門,如忍大便狀;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如排小便狀。一提一松即為一次提肛運動。老年人若每日堅持做2~3遍,每遍數次,每遍持續5~10分鐘,對改善肛周疾病大有好處。
2、拍打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民間諺語:“拍打足三裡,勝吃老母雞。”意思是說經常拍打、按壓足三裡穴,具有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