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不同年齡須適宜自己的藥補方

藥補養生是針對我們身體已經處於比較虛損,而且靠休息和飲食的調理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才需要用藥補來説明我們恢復到正軌上。正因為藥性比食物更加激烈,所以要如何用藥,並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需要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體現狀、不同的體質進行辨證後才能選擇適用自己的藥物,才能起到糾偏扶正的效果。

中、老年人適宜多進補。中年是生命的轉捩點,機體活動也由盛轉衰,社會角色壓力繁重,家庭負擔加重。衰老、思慮過度是促使虛損的重要原因,也是慢慢地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很多老年慢性病的誘發因素。

所以中年人的養生保健是關乎下半輩子生活品質的節點。到了老年,機體調控陰陽的穩定性降低,臟腑、氣血、精神等生理功能出現自然衰退,機體會出現生理功能的退行變化,加上退休後的社會活動減少,老人長期感到孤獨、憂鬱,如果處在不良環境下受到不良刺激,就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中老年人的藥補宜多進補少用瀉,注重脾腎保養,輻射到五臟。藥性溫和,劑量適當小一些。一定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規律來用藥。應根據體質的差異,調整陰陽,藥補與食補同時進行,因勢利導。這樣才能補偏求弊。

青壯年不必太重視藥補,此時是一生中精力充沛、身體強健的時期,這時身體發育成熟,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處於巔峰階段,可是工作繁忙、勞動強度大也使得現在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這一時期也要好好保養,以免過早得老年病。最好還是多休息,多鍛煉,飲食起居有規律,不必大把的藥往嘴裡塞,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應該多注重品德、意志、體格、智力的培養。也有個別的青年先天不是很好,體質虛弱,很容易感到頭昏、視力模糊、記憶力不好,建議用一些養肝明目、健腦補氣的藥物,如果食欲差、易疲勞、大便稀軟,可服用補中益氣、健脾開胃的藥物。如果失眠多夢、緊張心煩,可服用安神寧心、益氣養血的藥物。不過對於青年來講,這些藥物不可長吃,症狀一有改善就停藥,不可對其產生依賴。

正常生長發育的兒童是沒有必要發育的,一方面有生機勃勃的純陽之體,一方面又沒有發育成熟,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發病。因此,要好好注意保健,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服用藥物。對於體質虛弱的兒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開一些養生糾偏的溫和的藥物,調理脾胃,脾為先天之本,所以一般情況下調理好脾,就自然可以養好其他四髒,也不會給身體帶來矯枉過正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