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小寒節氣要注意脾胃保暖養護

剛過了立冬,離小寒還有一段時間,受到秋燥的影響,很多人的身體還沒有從寒燥中恢復過來。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此時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所謂“三九嚴寒”。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因此這個時候正好是脾胃病、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脾是後天之本,脾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營養的吸收功能,人就會降低抵抗力。冬季在中醫學裡指出是“藏”的季節,也是積蓄力量以待明年春天“木發”的季節,這時候人體陽氣內斂,胃的陽氣也處於內斂狀態。如果脾胃不好的人,這個時候去進補,那只能加重脾胃的負擔。

其實在民間一直有小寒時節吃臘八粥的習俗。這個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針對小寒節氣,人們滋補過多而吃些粥品,以養脾胃的配方: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然後再用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古代醫學家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本草綱目》中也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平時我們就可以燒點粥吃,糯米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但是糯米黏滯,不易消化,吃多了很可能會引起胸腹脹滿。而且啤酒雖然是麥牙做制,但是冰啤酒很容易讓寒氣在體內形成濕邪,從而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火鍋、烤羊肉串這些食物雖是熱的,但也會因為辛辣上火,耗傷胃陰。

一到冬天又冷又寒,所以是風濕病高發的季節。要祛除寒濕,我們可以從飲食上製作藥善來解決。風濕粥可以祛除體內的濕邪,扶正氣。配方為桂枝10克,大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切3片。連續食用3~5次。幫助體內散寒升陽,暖脾胃,化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