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體溫健康表打造MAX級免疫力

據說大約在50年前,成年人的平均體溫為36.8℃。但隨著時代的變換,環境和飲食結構的影響,以及現代重壓之下,人類的平均體溫下降了接近1℃。日本自然療法中經常提到:當人體覺得冷時,血液迴圈便會受阻,HSP活躍度變低,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相反,如果能讓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升高30%。

體溫下降的原因
1. 辦公桌前的椅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工作結構從以前的體力勞動越來越向腦力勞動發展,大部分人工作的時候都是坐著。過多的腦力運動,體力運動不足成了辦公族們常掛在嘴邊的詞。而人體的熱量40%都是由肌肉產生的,稍微出點汗體溫就能上升1℃,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說缺乏運動是導致亞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吃貨”惹的禍
一直說節食的人容易體寒,其實大多情況下吃太多才是造成體溫下降的原因。人體在安靜時用來產生熱量的器官分別是肌肉、肝臟、大腦等。如果吃了過多的食物,為了能讓它們消化,血液和熱量不得不跑到胃部,這樣一來在大腦和肌肉中的血液就會減少,體溫也就隨之下降了。

3. “壓力山大”的生活
市場說壓力來了,疾病也伴隨著來了。這是因為壓力會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短時間內讓體溫上升。但是人體長時間保持在這種狀態,血管就會變細,代謝減弱,最終導致體溫下降。

4. 消失的浴缸
現代社會提倡用淋雨代替盆浴,不僅為了節水其實也是為了衛生著想。雖說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然而在惜土如金的社會,擁有自己的浴缸變成了奢侈的想法。泡澡可以由內而外使身體變得溫暖,這種生活習慣久而久之也會對我們體溫造成影響。

5. 消暑良方
我們祖輩就教過我們,吃冷飲、涼菜以及西瓜可以在夏天給身體降溫。而如今從家裡到公司、再從路上公車到地鐵,到處都有空調,人體其實並沒有以前那麼熱了。但那些降溫的習慣依舊保持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夏天更容易出現體寒的症狀。

如今我們避免不了壓力、環境、飲食結構的改變,那麼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HSP是不是就這樣離我們遠去?在這個空氣、水質、H7N9危機四伏的時刻,我們如何能把自己的免疫力up到最高級呢?
讓身體啟動“一鍵加溫”
1. 每週泡澡5次
當身體表面的溫度加熱到41℃-43℃時,體內的溫度就會相應升高1℃,所以泡澡是提高體內溫度的最直接方法。一般來說38℃-41℃的水都屬於溫水,當溫度超過42℃的時候,皮膚就會感覺到燙。燙的水能夠振奮精神,而溫熱的水則可以讓全身放鬆。

泡澡時可以將頸部以下部位都泡入水中,這種情況水壓可以達到500千克,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全身的代謝功能。不過如果感到頭暈或者身體不適,也可以 採取下身浸泡的方法,將溫度集中在下半身,促進包括腎臟在內的血液流通。泡澡時間因人而異,略微有出汗的感覺即可,不要過於強求。
2. 沒事多走路
剛剛我們也提到過,人體內40%的熱量來自於肌肉,所以一直坐著不動可是不行的。能讓人鍛煉出汗,那麼體內的溫度也會隨之提高1℃,而產生熱量最好的鍛煉 方式就是走路了。一般來說20-30歲的女性,一分鐘行走85-90米,每天最低步行步數為10000-11000米步。每天堅持走路,對血壓、心臟、骨 骼及消除壓力都有好處。

3. 不要爭著做“吃貨”
把我們每天進食的量減少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會更健康。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細嚼慢嚥的吃飯方法已經不存在,如果每頓都吃得很飽,給胃部造成的負擔就會很重,原本供給給大腦、肝臟的血液就會被瓜分掉。所以“吃飯八分飽”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4. “頭涼腳暖”最健康
話說腳熱渾身熱,腳冷渾身冷。身體感覺到冷,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腳部寒冷。現在很多女性甚至冬天都不喜歡穿襪子,雖然時尚了,但是對身體卻是一點好處都沒。 所以即使在夏天,也最好別讓腳部光著。同時也別小看了圍巾、披肩,雖然它們只覆蓋了脖子和肩部,但背部下方存在著產生熱能極強的褐色脂肪細胞,讓身體變得 溫暖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