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女人閉眼享受它竟可撫平傷痛

人們常說,時間能撫平一切創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近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女人做夢享受也有助於撫平記憶中的傷痛。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在做夢期間,也就是快速眼動睡眠期間,人們的壓力化學物質會關閉,大腦在這樣的環境中再次處理情緒體驗,會讓不愉快記憶造成的痛苦減弱。這一研究結果也解釋了那些傷後壓力處理失調(PTSD)患者,如戰後退伍軍人等,為何常發生夢魘,並且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才能從痛苦經歷中恢復。新發現同時也為研究人為何做夢提供了線索。

他們設計了一次實驗,將35位健康的青年志願者分為兩組,每組觀看150張情緒圖畫,隔12小時後再看一次,然後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檢測他們的腦部活動。其中一組是早晚各看一次,兩次之間保持清醒;另一組是晚上看一次,經一夜睡眠後第二天早上再看一次。

在兩次看圖畫之間經歷了睡眠的小組彙報說他們對圖畫的情緒反應明顯下降,MRI掃描也顯示了他們的杏仁核腦區(負責處理情緒記憶,讓大腦中前額葉皮質能控制情緒反應)的活動性大大降低。腦電圖記錄也顯示,在快速眼動做夢睡眠中有某種電活動降低了,這表明腦中壓力神經化學物質水準的降低讓志願者在過往經歷中的情緒反應變得平和。論文領導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生埃爾斯·範德海姆說:“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記憶被重新啟動,呈現與過往相關的整體畫面,但這種狀態與經歷它們的當時不同,此時的壓力神經化學物質被良好地抑制了。”

“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與壓力有關的神經化學物質如降腎上腺素明顯降低,大腦在這種安全的環境下,重新處理以前的情緒經歷。我們在第二天清醒後,那些經歷導致的情緒就減弱了力量,我們會對過往的經歷感覺好些,能夠承受它們。”論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與神經科學副教授馬修·沃克解釋說,“做夢階段的特殊神經化學物質組成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夜晚治療,以撫平過往經歷中的痛苦。”

此前腦研究顯示,傷後壓力處理失調患者和抑鬱症患者等受情緒紊亂疾病困擾的人,其睡眠方式被打亂。新研究為做夢的情緒功能提供了更深入理解,證明了做夢狀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