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從舌頭味道竟能看出這病

舌頭,是我們身上非常重要的器官。在中醫專家的眼裡,舌頭不僅是感知味道、控制語言的重要器官,還是反映疾病的重要部位。舌頭有不同的滋味都表示身體有什麼疾病產生呢?中醫專家告訴你。

舌淡

口中自覺無味,即味覺減退,或味覺遲鈍不敏銳,多與脾胃失於健運有關。《靈樞脈度》:“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中醫臨證備要口唇症狀》雲:“口淡無味,飲食不香”。臨床常見脅腹脹滿,食欲不振,或吐或瀉,四肢倦怠,噯氣時作,舌白或膩,脈緩或細弱,共診31例,均經血脂及b超檢查確診。

治當健脾益氣,方選參苓白術散、異功散加減:黨參、茯苓、白術、陳皮、山藥、扁豆、苡仁、砂仁、木香、當歸、草決明、山楂、萊菔子、枳實、荷葉。經2~4個月治療,27例痊癒,4例好轉。

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覺減退,甚則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診治7例。舌麻多血虛、肝風、痰阻等,《辨舌指南》說:“舌麻者,血虛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內風挾痰也……皆宜柔潤、養血、熄風。挾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虛,乃因心緒煩擾,憂思暴怒,陰血暗耗也,常見頭暈目花,心悸健忘,盜汗虛熱,面色暗黃,舌苔薄白,舌質淡或有齒痕,脈細緩或細數。

治當養血通絡,方選四物湯、二至丸加減:熟地、當地、白芍、川芎、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草決明、枳實、澤瀉、山萸肉、山楂。若夾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滿、嘔惡少眠,舌苔薄膩,脈弦滑。治當化痰解郁,方選逍遙散、溫陽湯化裁:柴胡、當歸、雲苓、白術、郁金、半夏、竹茹、枳實、陳皮、黃芩、萊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黃、香附、草決明、檳榔。

舌灼熱疼痛

舌上有火燒樣疼痛感,診治6例,多因火邪內盛所致。常與舌尖紅赤、口舌生瘡同時出現,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種舌覺。常伴胸脘悶熱,嘔惡少食,大便秘結,目赤頭昏,舌紅少苔或乾燥缺津,脈弦細或洪大。

治當清熱解毒、疏肝瀉痞,方選白虎湯、涼膈散加減: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黃、梔子、澤瀉、赤芍、丹皮。以此進退,其中5例2個月後治癒,1例3個月後好轉。

舌脹

自覺舌體腫脹,但未必見舌體增大,診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鬱氣滯,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脹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脅滿悶,或心下痞硬,噯氣頻作,舌淡苔薄,脈弦有力。治當疏肝理氣、清瀉熱結,方用大柴胡湯、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黃芩、白芍、半夏、枳實、大黃、香附、郁金、川芎、陳皮、黃連、連翹、萊菔子、草決明、山楂。以上9例1~4個月均治癒。

舌澀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覺,多與舌燥同時出現,主要為燥熱傷津所致,共診治14例。臟腑陽熱偏盛,氣火上逆,或燥熱傷津,致舌乾澀。脂肪肝見舌澀與腎虛失衡,主水及氣化功能失調有關。此時水不涵木,脾失運化,津液不布,痰濁、血瘀痹阻血絡。常見咽幹口燥,脅脹而痛,午後潮熱,或耳鳴耳聾,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或中剝為地圖舌,脈細或弦。

治當滋陰潤燥、化痰解郁,方選增液湯、逍遙散化裁:玄參、生地、麥冬、石斛、北沙參、當歸、白芍、柴胡、梔子、天冬、陳皮、香附、郁金、草決明、荷葉、竹葉。以上病例均於1~4個月間改善或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