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教你狙擊“21世紀的瘟疫”

惡性腫瘤被稱為“21世紀的瘟疫”,其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們日常生活中就隱藏著許多致癌“元兇”,它們對癌細胞的產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十六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關愛生命,科學防癌,讓生活更美好”。借此機會,我們要提醒大家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遠離生活中的致癌因素。

廚房油煙

最近,一項來自上海的長達5年的肺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青年女性長期在廚房做飯時接觸高溫油煙,會使其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此外,油煙對腸道、大腦神經的危害也較為明顯。通常,婦女在日常烹調時一般喜歡將菜油加熱到高溫,對菜肴進行油煎、煸炒。研究表明,當食用油燒到 150℃ 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廚房油煙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苯並芘的致癌物,苯並芘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長期吸入可誘發肺臟組織癌變。

預防措施:婦女應改變烹飪習慣,炒菜時不要把油鍋燒得過熱;廚房裡必須安裝抽油煙機,在烹飪過程中,要始終打開抽油煙機;如果廚房內沒有抽油煙機也一定要開窗通風,使油煙儘快散盡。另外,為了預防癌症,可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健康查體,以便於早發現、早治療。


家庭裝修

擁有寬敞、舒適的新房是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夢想,近年來,人們為了顯現個性化,還使用各種材料,把房子“打扮”得五彩斑斕。但他們不知道,一些物質正靜悄悄地毒害著他們。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監測中心主任介紹,室內污染主要是甲醛、苯、氨和放射性物質這四種污染物。

目前多種人造板材、膠黏劑、牆紙等都含有甲醛,甲醛是世界上公認的潛在致癌物,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等,最終造成免疫功能異常、肝損傷、肺損傷及神經中樞系統受到影響,而且還能致使胎兒畸形。苯主要來源於膠、漆、塗料和黏合劑中,是強烈的致癌物。人在短時間內吸收高濃度的苯,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的症狀,輕者頭暈、頭痛、噁心、乏力、意識模糊,重者會出現昏迷以致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此外,氨和那些放射性物質也都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預防措施:預防房屋裝修中致癌物對人體的影響,可採取以下幾點:儘量採用符合國家標準和天然裝飾材料;避開夏季施工;裝修完成後使房屋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最好6個月後入住;室內可養一些植物,如蘆薈、吊蘭、虎尾蘭、仙人掌等,可以幫助降解甲醛、苯等的濃度。選用一些消除有害氣體的物質,如裝修除味劑、空氣淨化劑、甲醛消除劑、光觸媒、活氧等。


染髮劑

近年來,染髮已成為一種時髦,然而許多專家對染髮劑的安全表示擔心,染髮劑會引發癌症絕非聳人聽聞。最新研究資料表明,染髮劑對人體能產生多種危害。長期接觸染髮劑,會使其中一些化學物質同某些細胞結合,引起細胞突變,從而誘發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其中染髮劑導致白血病的問題更甚。美國明尼蘇達州化妝品基地調查發現,169種流行的染髮劑,其中發現有150種具有致癌作用;使用染髮劑的人群,血液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未使用染髮劑的人群;美髮師肺癌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高6倍。國內近幾年也常發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許多人都有染髮史。因此幾乎可以肯定,染髮劑是引發血液病的原因之一。為此,美國的醫學專家們已用“染髮型白血病”將染髮劑相關的白血病單列出來,足以顯示醫學界對此的重視。

預防措施:應該儘量減少染髮次數。如因特殊需要染髮,應選用短暫性染髮劑,不用持久性染髮劑。染髮後要用清水徹底洗淨頭皮及周圍皮膚,以免殘留染髮劑長期刺激引發皮膚病和皮膚癌。應儘量選擇含天然染料的染髮劑,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瞭解其成分、使用方法等。兩次染髮間隔時間至少應在4周以上,由化學合成染料製成的彩色染髮劑最好少用。

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可導致食道癌和胃癌,它存在於醃制食品中,鹹菜、鹹肉、酸菜等都含有亞硝酸鹽。亞硝胺是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而成的產物,而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均廣泛存在於醃酸菜、鹹菜、鹹魚、鹹肉、煙熏食物中,故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入有利於預防癌症。

蔬菜中含有較多硝酸鹽類,煮熟後放置過久,在細菌酶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與胃內蛋白質分解的產物相作用,形成致癌的亞硝胺。人們在吃了這些剩菜後,易誘發胃癌。另外,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人有吃蝦醬、蝦油的習慣,而其中亞硝酸胺鹽含量也十分高,值得引起警惕。

預防措施:不能將蔬菜放置太久後再食用。研究結果表明,儲藏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隨著儲藏時間延長和溫度升高而增高。如果將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 6℃ ),則其亞硝酸鹽的增加較少。但時間過久了,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所以,買了新鮮的蔬菜後,應及時吃掉,不要留太久。放冰箱裡儲藏也不保險。此外,調整飲食防胃癌的其他方法有:低鹽飲食,可以減少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攝入。此外,日常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蔬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能抑制亞硝酸鹽與胺結合。


油炸食物、高脂肪飲食

近年來,城市居民的結腸癌患病率升高很快,這主要和人們的飲食高脂化傾向有關,特別是“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和低纖維素)所致,吃的油脂類食物越多,致癌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油炸類食品。近期衛生部曾發佈公告指出,建議盡可能避免食用經過長時間高溫加工的澱粉類食品,如油炸薯片、油炸薯條和各種油炸食品,這其中丙烯醯胺含量較高,而丙烯醯胺是一種致癌物。

預防措施:事實上,無論何種癌症,健康合理的生活飲食都很重要,預防結腸癌也一樣。要適當運動,維持體重正常,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和全麥食品等。合理飲食、堅持鍛煉、多吃新鮮的蔬菜及水果,是飲食預防結腸癌的關鍵。

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禍首,它是由發黴的糧食、花生所長出的黃麴黴菌產生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肝癌多發於溫暖、潮濕、容易滋生黃麴黴菌的地區,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區。黃麴黴素是由黃黴菌產生的真菌毒素,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主要損害肝臟並有強烈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目前,國際癌症中心已將黃麴黴毒素定為致癌劑。

據調查,我國肝癌高發區,特別是溫濕的長江以南,肝癌發病率明顯增多,這是因為當地氣候很適宜黴菌的生長,食物黴變而污染黃麴黴素的現象較為嚴重。黃麴黴素具有比較穩定的化學性質,只有在 280℃ 以上高溫下才能被破壞。

預防措施:家中購買花生油時,要注意品質,同時不要一次性買太多。品質差的花生油含有很高的黃麴黴素,尤其是南方天氣潮濕,花生油存放時間過長易黴變。因此,平時存放糧油和其他食品必須保持低溫、通風、乾燥、避免陽光直射,不用塑膠袋裝食品,盡可能不囤積食品,注意留意食品的品質和保存期,盡可能在保存期內食用。生活中可改用茶樹油、橄欖油等植物油。此外,不吃黴爛、變色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