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這事過度興奮竟患心碎症候群

人們在經歷喪偶等極度悲傷、憤怒或恐懼事件之後,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臟病發作等症狀,這種罕見情況被稱為心碎症候群。不過,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統計調查指出,大喜過望有時也會導致這一疾病發生,進而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者對全世界1750個心碎症候群病患的案例進行考察後發現:有485個病患因情緒因素而罹患心碎症候群,其中465人(約96%)是在經歷親人過世、參加喪禮、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等悲傷或壓力事件之後得病;另有20人(約4%)是在經歷快樂事件之後得病的,如參加生日聚會、婚禮、趕上驚喜慶祝,抱上孫子孫女或是支持的球隊獲勝等;此外,在因情緒事件罹患心碎症候群的人中,95%是女性,平均年齡為65歲;因喜事罹患此症者的平均年齡為71歲。這項研究成果第一次指出快樂與心碎症候群之間的關係。儘管它極其罕見,但快樂的確可能致死。心碎症候群是大腦和心血管系統、身體和心理刺激相互交織作用的結果。

延伸閱讀:過度興奮的危害?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同人的生理免疫能力有些相似之處。經常出現的巨大壓力,如同經常性的病菌入侵那樣,使心理的抗禦力如同人體裡的白血球那樣經常處於備戰與迎戰的活躍狀態。故心理雖受壓抑仍能保持正常生存的狀態,不至於一下子崩潰。過度的興奮則不同,對於心理經常處於巨壓的人們來說,與形成既久的被壓抑的心理反差是那麼的巨大,使心理狀態猶如從高壓艙一下子獲得減壓,難免引起災難性後果。那些由於掙扎既久,立即要達到競爭優勢終點的人,那些經過多年奮爭、屢屢遭難而終於昏厥在領獎臺上的人,那些在盼得望眼欲穿一旦獲得最終目標變得瘋癲的人,那些負重多年不得解脫而一旦獲得解脫竟然再也不能正常生活的人……都是從過度興奮的這同一條道路走向絕境的人。所以說。過度的興奮,往往是絕境的比鄰,雖則不見得人人都會如此,但卻可以反映一條常常為人們所忽視的人生哲理。

為了防範上述悲劇的發生,防止過度的興奮,同防止過分的悲慟同等的重要。這就要求從年輕的時候起,學會對心理能力釋放或稀釋的藝術。為了宣洩心中的壓抑,可以借助于山川的明媚、朋友的溫情乃至心靈自設的拳擊台,不允許壓抑在心中鬱積。這樣,由於“心理能”及時地得到疏導和釋放,能夠潛留于心靈中的壓抑情緒也就相對稀薄(就是說,得到了必要的稀釋),這時即使遇到觸發過度興奮的局面,也不大容易引起爆炸性的心理災難,可以大大地緩解由於人生巨大轉機引起的嚴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