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巧治慈禧面肌痙攣

從1861年“辛酉政變”,至1908年生命結束,慈禧太后操縱清朝政權達48年之久。這位視權如命的葉赫那拉氏,為了顯示其權勢與高貴,十分注重儀錶的修飾打扮。然而,有一種顏面部奇特的病症卻使她時時不得安寧,這便是慈禧所患的面肌痙攣症。

面肌痙攣症,也叫面肌抽搐症、面神經痙攣症。其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陣發性的跳動,每天可發作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嚴重的還可在夜間睡眠時發生。時間長了,還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據清官醫案分析,慈禧早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即患有本症,直到死時也沒有徹底消失。

慈禧患此痼疾頗損“老佛爺”的“尊容”,御醫們不得不想方設法為她治療。除了口服牽正丸等藥物之外,還使用了許多外治法,這些外治法的運用,一是為了使藥力直達病所,二是為了防止內服藥的副作用。因為慈禧素患脾胃疾患,如果因本病服藥損及脾胃,御醫輕則會受到訓斥,重則有掉頭的危險。從慈禧的脈案分析,用於她面肌痙攣的外治方有以下四類。

一、敷貼類 即將藥物搗爛為泥,或研末調敷於局部。如僵蠶全蠍敷治方、正容膏、祛風活絡貼藥方等均屬此類。上列諸方由平肝熄風、疏風散寒、活血祛瘀等藥組成,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對於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病症有較強的治療作用。

二、熱熨類 即將藥物加熱後,熨敷患處,或在局部來回推移,使皮膚均勻受熱。如蠶砂熨方、祛風活絡熨方、瓜蔞大麥餅等即屬此類。熱熨能使藥物透達,並發揮藥物外敷、透熱及按摩的協同作用。

三、熏洗類 即用藥物煎湯,乘熱薰蒸患處,待溫再洗。如祛風活絡洗方即是。本法與熱熨均能借助熱力作用於肌膚,使腠理疏通、氣血通暢,以達到祛風活絡、平肝熄風、化痰散結的治療目的。

四、搽搓類 即以水調藥在局部進行反復搓搽。如加減玉容散、祛風潤面散即是。從方藥組成看,此類方劑與歷代嫩面玉膚和美容方相似,可見本法除了治療之外,還有美容的目的。

據檔案分析,慈禧的面肌痙攣症,在經過從光緒二十八至三十二年的治療後,病情有所減輕,故推測上述方法起了重要作用。茲將慈禧常用的幾首外治方附後,聊以備查。

1.僵蠶全蠍敷治方

[組成]僵蠶9克,全蠍2個(去毒),皂角3個。

[用法]共搗成泥,隨意外敷。

2.正容膏

[組成]蓖麻子15克(去皮),冰片2克。

I用法]共搗成泥,敷於患處。若口眼歪斜則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3.瓜蔞大麥餅

[組成]瓜蔞1000克(絞取汁),大麥面180克。

[用法]用瓜蔞汁合面為餅,烙熟,乘熱熨局部,病癒即止,不可過用。

4.祛風活絡洗藥方

[組成]防風6克,白芷6克,白附子6克,僵蠶9克,細辛2克,天麻4克,白菊花6克,天南星6克,橘絡6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乘熱薰蒸,候溫再洗。

5.bn減玉容散

[組成]白芷30克,白牽牛15克,防風9克,白丁香30克,甘松9克,白細辛9克,山柰30克,白蓮蕊30克,檀香15克,白僵蠶30克,白及9克,鷹屎白30克,白蘞9克,鴿屎白30克,團粉60克,白附子30克。

傭法]共研極細面。每用少許,放在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部,半小時後用水洗淨。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