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男女這件事情做多了小心傷身

孫思邈是唐代傑出的醫學家和養生學家,著有醫學專著《千金要方》,被後世尊奉為“藥王”。

除了治病救人,孫思邈還非常重視養生,提出了“善養性”、“治未病”、“消未患”等養生法,自己也收穫101歲的高夀。他在《孫思邈方書》中說過一句話:“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訣了。”寥寥數字,道出了最簡單易行的養生道理,適合我們學習。

孫思邈的養生四少決

1、少說話,以防損傷肺氣:現代社會處處需要溝通,工作中免不了隨時接打電話、彙報請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歡聚會聊天、唱唱卡拉OK。然而,成天說個不停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正所謂“日出千言,不病自傷”,消耗肺氣容易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適當放慢語速、少說些話,可保護、收斂肺氣,給身體“節能”。

2、少思慮,避免氣機鬱結:當前社會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不少人背負重壓,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正所謂“思則氣結”、“多思則神殆”,思慮過度容易導致氣機鬱結不行,進而引起疾病。不妨順應自然,不要反復糾結一些小事,更不可鑽牛角尖,抱著樂觀的心態解決問題。

3、少吃點,避免心氣不足:隨著物質生活改善,人們吃得越來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貨”自居。然而,《古樂府》三叟詩中提出,“量腹節所受”是老人長壽的因素之一。現代醫學和營養學家也證實,吃“七分飽”有助養生。吃太多容易導致氣滯,使心氣不足,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要做到七分飽,必須細嚼慢嚥,在“似飽非飽”時馬上撂筷子。

4、少賴床,以防氣血不暢:許多上班族平時工作累,週末喜歡睡懶覺;也有人因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心煩意亂,夜不能寐。中醫認為,睡眠的目的在於調整陰陽平衡,睡多睡少對身體都沒有好處。孫思邈還說過:“養生之道,常欲小勞。”睡得太多、缺乏活動,會引起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筋骨脆弱,臟腑功能減退。最好保持規律的作息,睡前不宜運動,也不宜大喜大悲,可以適當靜坐、散步,或聽點舒緩的音樂等,使身體漸入佳“靜”。

推薦孫思邈的長壽秘訣

被世人尊稱為“藥王”

的孫思邈相傳活到100餘歲,他畢生致力於醫學,編撰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的養生之道,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常搖頭。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做6次。常做這套動作可以使頭腦靈活,預防頸椎疾病。

常擺腰。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做扭腰動作。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位於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的“命門”穴位,做50下。反方向重複。此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預防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常揉腹。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疊放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常提肛。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常扭膝。雙腳並排,膝部緊貼在一起,身體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

常搓腳。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的功能,有助於緩解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等。